美军找不到中国防空漏洞
依靠陆海空立体对空警戒系统,解放军有能力挡住任何不速之客
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后,美军侦察机一直急于寻找解放军沿海防空网上的“漏洞”。美国《防务新闻》网站近日刊文提到,去年11月24日,即中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一天之后,美国空军2架B-52轰炸机就飞越相关空域,这似乎是在挑战中国。一位美国空军前高官称,这是为了向中国发出“威慑信息”,以此证明美国了解中国防空网的薄弱之处。
侦察大军扑向中国沿海
美国智库“2049研究所”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马克·斯托克斯上月根据前台湾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建立的“想想台湾”基金会发布的一份报告得出结论:中国沿海防空网存在漏洞。
上世纪90年代,斯托克斯曾作为美国空军助理武官在北京常驻,后来还曾在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的中国处任职。斯托克斯认为,中国沿海防空是由海军和空军共同负责的。他猜测,“中国防空网的最薄弱之处是中国海军驻浙江苍南某雷达旅和中国空军驻福建福鼎某雷达旅警戒区的交汇处,这里就是东海防空识别区南线上的缺口”。
《防务新闻》的报道称,美国空军力量可利用中国海岸线上的“漏洞”来打击“关键节点”,这些“关键节点”包括雷达和地对空导弹部队的指挥控制中心。美国在对中国的巡航导弹部队和战术导弹部队发动攻击之前,必须先摧毁上述“关键节点”。
为寻找所谓的“中国防空体系漏洞”,美国已经出招。斯托克斯称,一架美国空军RC-135电子侦察机很可能曾飞赴相关区域搜集雷达信号,以便在可能爆发的中日钓鱼岛冲突中对中方雷达实施干扰。据悉,执行这一任务的RC-135电子侦察机隶属于驻扎在冲绳嘉手纳基地的美国空军第82侦察中队。这种由波音707 机体改装而成的电子侦察机性能非常先进,可以在1.5万米高空徘徊12小时,监听和搜集音频、话频、电传、电报等信号,然后自动录音并通过压缩通信传给地面站或返回基地进行处理。有报道说,RC-135能在1万米高空侦测到600到800公里之外的电台。
据美国《战略之页》网站刊文称,RC-135就是会飞的“电子信号吸尘器”,可以搜集大多数中国电子设备发出的信号。美国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之后,更多的电子侦察机开始飞向中国沿海地区执行任务。虽然到中国沿海执行任务的风险更大,但美国仍想在此投入更多侦察力量。用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部司令霍克·卡莱尔的话说,“假设(太平洋空军司令部)还有1美元的余钱,肯定会去买侦察机”。卡莱尔强调,美国空军不仅要在亚太地区部署“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和“联合星” 空中预警指挥机,还应该增加部署RC-135侦察机和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STARS)。
美国“国际评估和战略中心”的军事专家理查德·费希尔称,斯托克斯对中国陆基对空监视体系和第一个防空识别区的领导体系有深入的了解,“然而,斯托克斯没有探究雷达型号和性能,否则就会更好地评估这些漏洞”。费希尔认为,如果这些漏洞确实存在,那么在更大范围将会出现更明显的问题。
敢“划区”就证明有信心
不过有专家认为,美军侦察机想在中国沿海防空网上找到“漏洞”是白费心机。目前,中国沿海防空体系不仅包括陆基雷达,还包括水面舰艇上的先进对空搜索雷达,以及空警-2000、空警-200预警机,已经形成陆、海、空一体化对空警戒体系。
东海防空识别区划设后不久,中国空军便组织空警-2000预警机和苏-30、歼-11等主战飞机在相关空域执行巡逻任务。在今年年初的一次远海巡逻中,中国空军出动多型飞机,对进入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多型外国军机进行警戒监视、查证识别、跟飞取证和语音警告。
巩固沿海空防安全,空警-200同样功不可没。有资料显示,空警-200的雷达扫描范围达300千米,计算机系统每次可应对5到10架战机。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猜称,有迹象显示,中国预警机的“服役大户”未必是空军,海军航空兵获得的预警机数量有后来居上之势,暗示海航将大量装备空警 -200。
除两型预警机外,装备先进对空搜索雷达的水面舰艇,也可作为“海上移动预警平台”。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称,中国海军的052D型驱逐舰上装备了一种被称为 “龙眼”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与美国海军的“宙斯盾”雷达相似,但外界对其性能知之甚少。更有分析认为,052D上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在技术上要比美国海军驱逐舰采用的无源相控阵雷达更先进。一旦052D型驱逐舰在南海部署,不怀好意的飞机将难逃“龙眼”的监控。
军事分析人士对《世界新闻报》指出,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就是为了拓展沿海空防警戒范围。中国之所以有能力“划区”,是因为对自己的对空监控和警戒系统有足够信心。在陆海空三位一体化对空警戒系统的支援下,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战斗机有能力对图谋不轨的别国侦察机实施监控和驱离,更有能力将怀有敌意的别国无人机、战斗机挡在海岸线之外。换个角度说,美国空军在中国沿海防空网上找漏洞可能是徒劳的。所谓“东海防空识别区南线上的缺口”只是美军的臆测。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