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9日,国防部部长常万全访美,在五角大楼召开新闻发布会
五角大楼
梁光烈向美国西点军校赠书
一波三折的
中美军事交流
30年来,中美军事交往的快车,总是时停时驶,时快时慢。中美军事合作呈现出鲜明的规律性。
蜜月:对华出口限制放宽
1979 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中,中美两国军方都迫切需要密切和对方的合作。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上世纪80年代,中美两国军方的交流状态已从沙场上的磨刀霍霍,转变为和平年代的切磋交流。两国各级别、军种的军事代表团互访络绎不绝。中美军事关系在功能性交流及武器和军事技术合作等领域进入“蜜月期”。
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美两军交往中,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的限制逐步放宽,对华武器销售虽然缓慢,但数量也在增加。同时,美国对台湾的武器出口在数量上也在逐年减少。中美两军关系平稳上升。这种状态“蜜月期”般的合作势头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不过,对于这种状态,张爱萍在担任国防部部长期间,在谈及国防工业改革时,曾提出他的担忧——“我们这个大国能靠买武器过日子吗?”
博弈:两军交往不时暂停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经历波折,中美两军关系明显“由暖转冷”。直到1993年10月,中美两国的军事交流才逐步恢复。
由于李登辉访美、台海演习等事件,双边军事交流受到波动。1996年,中国国防部长迟浩田原计划于4月访美,后因解放军在台湾海峡进行演习时,美方粗暴干涉中国内政而推迟访问。同年12月,也就是在克林顿第二任任期,迟浩田部长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
这次访美结束后,在此后一段时间内,两国关系中的脆弱因素又导致军事交流不断出现反复。1999年5月8日,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共和国大使馆,使两国关系降至冰点,中国政府随即宣布推迟中美两军高层交往。
2000年至2008年,是小布什执政的8年时间,这时,美台军售与美国国家利益、东亚安全战略实践及对华政策考虑相结合的趋势日渐明显。中美关系在逐步改善的同时,由于对台军售的因素,两军交往不时摁下“暂停”键。
由于“9·11”事件的发生,美国改变了军事部署,将重心放在打击恐怖组织上。中美军事交流又现暖流。
2006年的秋天,两军首次实现联合军事演习。2008年2月,酝酿10余年的中美军事热线终于实现。可惜,这趟快车奔跑不久,美国向台湾当局出售多达64亿美元先进武器。两军关系的快车再次“熄火”。
展望:延续良好发展势头
2009年初,奥巴马入主白宫,显示出了修补中美关系的强烈意图。但在2010年1月,美方再次宣布对台军售,中国军方取消了部分交流项目。2011年1月,时任美国国防部部长盖茨访华,两国的军事交流重新迎来新气象。
2012年5月,中国国防部部长梁光烈访美,是对盖茨访华的回访。与上一任国防部部长曹刚川访美期间“反恐”的背景不同,梁光烈此次访问的国际环境更为敏感,与美国相互交流、防止误判更有必要。
2013 年8月,中国国防部长常万全访美。这是中美国家防务团队换届后,中美两国国防部长首次会晤,也是2013年6月中美两国元首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后到访美国的首位中国军队领导人。军事专家认为,此访对延续近年来中美两国两军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有积极意义,并为接下来两军关系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防长互访
1980年,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的耿飚、副总参谋长刘华清登上了CV—61“突击者”号航空母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科技人员首次踏上航空母舰。这一年,也是解放军高层首次访问美国。
此后,中国历任国防部部长——张爱萍、秦基伟、迟浩田、曹刚川、梁光烈、常万全,多数在任期间访问了美国。他们的访问,也是当时中美军事交流和合作乃至国际政治交往的重头戏。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