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后面的部队上来,有些人说这批人现在吃了,去死吧。这样子我们当时听到也火了,他讲吃了就去死吧,他讲。那么他们是知道的,他们早来的。
凤凰卫视4月8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这些当时年仅十七八岁的孩子,在参军之前他们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学生,有是从国民党那边起义过来的新兵。从他们参军到来到战场仅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在这两个多月当中,他们只是摸到了枪,只是打了木靶,练了跑步,学了几句英语和朝鲜语的,缴枪不杀。但当他们真实的走入炮火连天的战场的时候,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却并没有胆怯,反而变得异常勇敢和兴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他们是如何理解战场的呢,又是如何在两个月的时间之中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一个战斗英雄的。今天这些战争的幸存者们,将为我们还原他们当时的经历。
解说:对于这场已经过去六十多年的战争,在这些老人的记忆中至今还恍如昨日。对于这场战争的总结,他们都习惯说这么一句话,这是一场钢铁与意志的较量。
王德君(12军34师100团通讯员兼理发员):我记得是这样子嘛,开始在重庆到武汉时候在船里面就宣传,在船里面上政治课,早年部队里面要求很严格的,开会开的要讨论的。我们要讨论美帝国主义,这个侵略朝鲜,他那个部队里是大学生多,打仗是不行的。还不如我们中国一个炊事班的一个战士打仗。他们美国的部队不是像我们中国的部队还可以动员当兵,大家自愿去的,他那个是拿钱买来的。
解说:美国士兵还不如我们的炊事班能打仗,当年年仅16岁的王德君在六十多年后仍然记起这样一句话,可见这种思想深刻的记在了当时这些年轻士兵的心中。
王德君:当时开会的时候不是喊口号嘛。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打倒美帝国主义的头子杜鲁门,那个时候有个杜鲁门,杜鲁门是侵略朝鲜的头一个将军嘛。
记者:您当时知道杜鲁门是谁吗?
王德君:杜鲁门当时不知道,后来才知道杜鲁门是美国一个,那个图片,画起来肚皮很大,鼻子很长,这就是美国的杜鲁门。就是个大头子,领导朝鲜,侵略朝鲜的头目,这样子的。当时我们不知道杜鲁门,后来有那个麦克阿瑟,麦克阿瑟怎么回事我们也不懂,后来才知道麦克阿瑟是美国指挥朝鲜战争的一个将军。
解说:打倒杜鲁门,打倒麦克阿瑟,却不知道杜鲁门和麦克阿瑟是谁。这些十七八岁的年轻志愿军士兵们,在接受对未知敌人的认知的同时,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诉苦大会。
马发泉(12军35师104团机枪连战士):我们就是为朝鲜人民,为祖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卫祖国,保卫我们家乡,保卫我们这片土地就是说。还要打倒蒋介石,还要解放,台湾要解放,都联系在一起了嘛,这个阶段斗争都联系在一起。那时候讲阶段斗争的,一开会就是阶段斗争。讲阶段斗争诉苦,不然你打得赢,打不赢的嘛。诉苦还哭嘞,不是光诉苦,有的还掉泪的诉苦。
解说:当这种诉苦会的苦被挖掘被宣扬出来的时候,自然激发了这些十七八岁年轻人的仇恨,然而这种仇恨直接指向了战场上的另一端。而这也正是诉苦大会的目的所在,即使他们的宣泄对象是一批远在异国他乡,从来没有见过的人。
马发泉:一诉苦饭就吃不下去了,拿着枪杆特别有劲就冲,诉了苦就冲。没有思想了,就是准备死,就是准备死了,就是为人民,为朝鲜人民,为中国人民。
解说:参加完诉苦大会的这些年轻人,他们越加明确了参加战争的目的所在,放下了思想上的包袱,自然也就成为了从头脑上焕然一新的人。
程龙义(60军179师536团通讯员):毛主席讲过,敌人靠钢铁,我们靠意志。敌人打钢铁我们打意志,是这么一种,这一个问题确实是说明问题。我们讲志愿军是为什么这么勇敢呢,是毛泽东思想武装的战士,既不怕死又不怕苦,是这么回事。
王德君:在这个战场上,中国人是打政治仗的,是靠政治宣传,武装我们的头脑是用政治。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部队,所以不怕死,我们是人民子弟兵,我们是不怕苦不怕难,再艰难再苦,我们都要敢于冲上去,敢于刺刀见红。
解说:当这些经过思想武装的志愿军士兵跨过鸭绿江之后,立刻迎来了美军飞机的轰炸。这样他们立刻对这场战争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战争初期,由于我军没有制空权,致使在朝鲜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前线,也就是说你来到朝鲜战场之后,便无处可逃。
程龙义:过江也不是唱歌,也不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不是,是跑步跨过鸭绿江。东西掉了不要捡,你说我东西掉了我去捡一下,你一捡后面人不冲上来了嘛,东西掉了不要捡。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