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阿富汗男子拿着气球走过湖边。阿富汗警察和北约士兵检查自杀性汽车炸弹袭击事故现场。阿富汗地形示意图。大英帝国、苏联和美国在阿富汗的结局也各有其独特因素。
1955年的阿富汗喀布尔。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历史上,大英帝国、苏联入侵阿富汗,结局狼狈。如今,美国领导的北约军队在阿富汗打了近13年的反恐战争后,也面临着如何体面撤出的困境。长久以来,各国媒体都不乏阿富汗是“帝国坟场”的说法。一个贫瘠弱小的高山内陆国家,为何一次次成为大国介入的对象,又让这些如匆匆过客般的外部势力,一个个在这里折戟沉沙?
战略要地
它是东西方民族迁徙的陆桥通道,是北方大国通向南亚次大陆的“锁钥”,也是南亚大国北上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国逐鹿欧亚大陆的缓冲带或屏障
翻开历史厚重的画卷,可以清晰地看到,阿富汗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在地区事务和大国关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自公元前6世纪有文字记载起,阿富汗地区就频繁成为邻近民族征服的对象,或者成为古代欧亚大国扩张和争夺的地区。
如果仅考虑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大国确实没有必要对阿富汗感兴趣。阿富汗位于中亚南部,是一个封闭的内陆国,没有出海口。有“阿富汗脊梁”之称的兴都库什山脉,自东北劈向西南,构成南北交通的屏障。它高耸险要,奇峰突起,沟壑纵横,仅有一些山口可以通行。高山因素还使阿富汗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异常寒冷。国土面积不大,人民以农牧业为生,耕地面积非常有限,粮食基本不能自给,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若与南部辽阔富庶的南亚次大陆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但是,阿富汗独特的地理位置,确实使得许多大国耐不住寂寞,可以一再无视惨痛的历史教训,一次次踏进这个高山国家,以便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战略设想。阿富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东西方民族迁徙的陆桥通道,是大国南来北往的必经之路,是自中亚向南进入印度的“锁钥”。同时还有一些相互争雄的大国对阿富汗虎视眈眈。如近代以来,不断扩张的沙俄与磨枪霍霍的英印,冷战时期长期对峙的苏联与美国。阿富汗因此成为这些大国争霸的前哨或支点,或者成为他们逐鹿欧亚大陆的缓冲带或屏障。
一名阿富汗男子拿着气球走过湖边。阿富汗警察和北约士兵检查自杀性汽车炸弹袭击事故现场。阿富汗地形示意图。大英帝国、苏联和美国在阿富汗的结局也各有其独特因素。
一名阿富汗男子拿着气球走过湖边。
大国利益
近现代,争夺欧亚大陆的沙皇俄国与大英帝国在阿富汗迎头相撞。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入侵阿富汗,事关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在第三世界的争夺,21世纪,美国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战争则不乏全球战略考量
近代时期的大英帝国,之所以三次入侵阿富汗,就是想控制阿富汗,借助阿富汗这道屏障,抵御北部沙俄咄咄逼人的南下扩张势头,保卫英属印度这颗帝国王冠上的“明珠”,尤其是高大险峻的兴都库什山可以构成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天然防御屏障。要知道,自19世纪初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沙俄已经将它的边界向南推进了8万多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直抵现在阿富汗的北部边界一带。沙俄目标很明确,在南下夺取中亚和阿富汗后,直取印度洋出海口。
面对沙俄势如潮水的扩张势头,当时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和英属印度决定在阿富汗扶植亲英政权,将阿富汗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英国曾三次发动侵阿战争,以撑起保护英属印度及逐鹿欧亚大陆的战略缓冲带或屏障。1839年—1842年和1879年—1881年间,英国先后发动两次侵阿战争,尽管最终失败,但还是攫取了阿富汗的外交大权。英俄通过划定阿富汗边界,使得阿富汗成为两强争霸的缓冲地带。1919年,当阿富汗试图独立时,英国发动了第三次侵阿战争。
1979年底,苏联军队在一夜之间踏过边界悍然入侵阿富汗,也与阿富汗战略地位有关。当时,遏制美国在南亚和中东的战略攻势,保障中亚南部边陲的安全,防止阿富汗倒向西方怀抱,是苏联出兵阿富汗的直接原因。反观美国,包括阿富汗在内的中南亚地区和中东国家,是它与苏联进行冷战的重要区域。美国无力改变阿富汗严重依赖苏联的状况,也不希望阿富汗彻底倒向苏联的怀抱。在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和西方更是不遗余力地支持阿富汗抵抗力量,直到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1989年2月15日,当苏联从阿富汗拔出最后一只脚时,谁也不会想到,仅仅10余年过后,震惊世界“9·11”事件又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拉进阿富汗。美国及其盟友又在阿富汗进行了10余年的反恐战争。美国的直接目标是摧毁塔利班政权以及“基地”组织,报“9·11”恐怖袭击之仇,保障本国的长久安全。在摧垮塔利班和“基地”之后,美国没有立即从阿富汗撤军,不能不令人深思。美国一再声称,必须重建阿富汗,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这一点没错。饱经战乱、满身疮痍的阿富汗,太需要美国和国际社会的支持了。不过,还有美国没有明言的,那就是将阿富汗作为地区战略和全球战略的支点之一,保持美国在这里采取自由行动的能力。美国首要考虑的,是自身的安全利益和全球利益,它不可能代表阿富汗的国家利益。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