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月10日在非洲拓展“抗华外交新疆域”。10日的国际媒体同时出现了矛盾性的担忧声,好在他们的共识是,不愿坐看中日战火烧到世界。新加坡媒体算了一笔账:中日一旦冲突,世界经济将衰退18个月到4年,损失几十万亿美元。
资料图:中国海警大编队巡航钓鱼岛画面。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0日在非洲拓展“抗华外交新疆域”的同时,他的手下在欧洲的“打小报告外交”也紧锣密鼓。从钓鱼岛争端到东海防空识别区,从参拜靖国神社到防务合作,日本防相和外相在欧洲诉苦、游说、拉拢和告状,希望从“价值观”相同的西方讨些安慰。面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三大经济体的“交恶”,国际社会除了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外,多数国家心里的算盘已经啪啪作响。地缘政治、经贸关系、文化认同,他们哪个都不愿意将这些因素四舍五入。“中国会挑起战争吗?”“日本会挑起战争吗?”10日的国际媒体同时出现了矛盾性的担忧声,好在他们的共识是,不愿坐看中日战火烧到世界。新加坡媒体算了一笔账:中日一旦冲突,世界经济将衰退18个月到4年,损失几十万亿美元。
“忘记历史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
“忘记历史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0日表示。这番回应针对的是此前一天法国外长法比尤斯在会见到访的日本防相和外相后的表态。法比尤斯表示,中日间历史遗留问题可以从法德关系得到借鉴。
法新社评论说,对于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一事,法国外长表态“谨慎”。韩国媒体对此表示不满。韩联社报道称,9日在巴黎结束的日法“2+2”会谈结束后的记者会上,法国外长和防长都拒绝批评日本,并对此表现出某种“理解”。此前韩、中、美、新加坡等国都是在对靖国神社历史意义有基本判断的基础上批评安倍拜鬼,但法国不明确发表看法,也拒绝谴责日本,事实上在此问题上站在日本一边。
在中日围绕安倍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的外交战中,日本自认为在欧洲“取得外交成果”。共同社称,日法在结束外长防长磋商后发表共同文件,内容包括新设民用品出口委员会,以此控制法国向中国出口可转为军用的产品,同时制约军事实力日益增强的中国。外相岸田文雄在接受法国《费加罗报》采访时再次“指责”中国宣示钓鱼岛主权的行为和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是“同一类型的挑衅”,称“如果有一天某个国家宣称对法国太平洋属岛拥有主权,法国将作何感想”。
资料图:日本海上保安厅第一艘可搭载2架直升机的大型巡逻舰PLH21瑞穗号。
对日本来说,类似的“外交成果”还来自美国。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8日对正在美国访问的日美国会议员联盟(由日本跨党派人士组成,会长为前日本外相中曾根弘文)表示,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一事“已经过去”。《日本经济新闻》认为,这显示出美国不愿继续介入此事。此外,美国国务卿克里此前在与韩国外长尹炳世会谈后,在记者会上对安倍参拜一事只字未提。法国《新观察家报》说,美国如今处于尴尬境地,奥巴马既要支持日本对抗中国,又不能支持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既不能对中国示弱,又不能真的冒直接和中国对抗的风险。
“美国不该对日本历史问题模棱两可”,韩国《朝鲜日报》9日以此为题的社论批评说,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后,美国国务院表示“很失望”,但此后美方的回应仅仅流于形式。美日两国是同盟关系,公开谈论同盟国的问题确实很难,美国的方针是分开对待日本历史问题和东北亚外交安全问题。因此,美国政府也可能会默认、放任安倍的张狂。评论说,面临财政赤字问题的美国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日本在亚洲发挥作用,这一点可以理解,但默认日本否认侵略战争不符合美国价值观,日本脱轨意味着美国没有尽到责任。
乌克兰通讯社评论称,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表明了遗憾和失望的立场,担心安倍此举会进一步加剧亚洲的紧张局势,但这些国家的表态是外交辞令式的,他们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并没有对安倍此举提出谴责。俄美等国立场将会让日本全面走向军国主义。俄罗斯“专家”网站认为,俄罗斯一直在加强与日本的政治和经济合作,并继续讨论签署和平条约问题。俄目前不想介入中日间的冲突有一种明哲保身的心态。不希望因此恶化与日本的关系,从而影响与日本在经济领域的合作。
担心经济合作受损的还有东南亚。新加坡“经济观察”网站分析说,尽管战争不可能打起来,但世界第二和第三经济体敌意的升级令人不安。文章援引剑桥风险研究中心的数据称,最坏情况下,中日之间的冲突会导致全球衰退持续18个月至4年,全球几十万亿产出将打水漂,所以中日冲突对世界经济是“大灾难”。泰国《民族报》称,虽然一些东盟成员国曾受害于日本的军国主义政策,但安倍参拜对东盟国家不是国家民族问题。东盟国家都不愿被视为默许日本这种争议性行为,但对待过去惨痛经历的接受度远高于遭日本侵略时间更长的中韩。菲律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菲方刚启动同日方新海上安全合作。文章说,过去40年来,东盟—日本关系在经济和和平主义基础上小心谨慎地发展。东盟不希望损害过去一年来处在修复过程中的全面合作关系,也担心中日关系动荡的持续会严重影响东盟10+3合作机制乃至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的一体化进程。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