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当过军事编辑的人一定体会不到,任何国家的武器开发周期也跟不上媒体内容需求,这其实已经很多年了。
比如,6月9日“辽宁”号才今年首次出海,出海10天后才起降飞行训练,虽然“多批次”是亮点,但舰上起降飞行毕竟是继去年11月后的首次。而且在舰机适配性方面还有试验,在着舰技术上还有“恢复性训练”的用语,可见是一个多复杂和漫长的过程。
遗憾的是,这个注定充满挑战和故事的过程,我们仍只知道西方海军的版本,中国的仅限女舰员和生活花絮,其余的报道和飞行动作一样,“干净利落”。无奈之下,中国媒体和网民的神经已培育得“吹毛求成”,5月20日网称科技部863项目“核动力船舶关键技术及安全研究”和“小型核反应堆发电技术及其示范应用”科技支撑项目立项,中国核航母的前景立刻再引全民高潮。实际上对中国科技稍有研究都能知道,以863名义组织关键技术和安全性研究,且刚立项,距正式型号问世有10年以上也不奇怪,多了解些核电技术趋势也能知道,后一课题未必与舰艇有关。
好在网络时代,媒体海量内容绝大部分掺假注水已司空见惯,关于中国核动力航母,今年这轮预支快感绝不是第一拨,更不会是最后一次。就象一个爽穴位,即使不如初夜般颤抖,也可隔段时间小别胜新婚的。何况股评家们要借此推荐军工概念股,即使空穴来风,要的只是跟风追涨,谁当真在乎核航母了。
这样的热炒当然有缺点,给“中国威胁论”提供炮弹是其一。最近擅长描绘未来美景的美国《大众科学》杂志在封面上将“暗剑”、“翼龙”、歼-20、“东风”-21D和“神龙”荟萃一堂,份外过瘾。至于这些大多探索性、远景性项目的困难、挑战和成本,中国自己都不许说,美国人何必操心?普通中国人即使在意,除了网上捷报频传,又哪里去找背面?而当中国威胁论和国内兴奋剂依靠同一批原料,只好天生不会低调了。
据说中国近年财力勃兴,国防科研百舸争流,大干快上,形势一片大好,几乎没什么有重大战争价值的技术没有惊世之作。不敢说中国科技和国防在搞大跃进(严格说,技术界还是尊重客观规律的),但至少中国社会对这些领域的认识早已跃进到极乐世界几个来回了。以致国防工业和政府都大尝群众支持声势浩大的甜头,积极探索出暗中适度放任网民爬墙、个别网站配合官泄的全新“军事透明”路子,堪称对苏式变态保密制度的伟大创新。
然而在这种狂热中,思维的狭窄也显而易见。神10的40分钟太空授课,军迷对中学物理或有隔靴搔痒之感,于是非要(40分钟直播)“相当于洲际导弹从中国发射到美国能全程控制”方显洞察。中国数据中继卫星和太空测控的进步值得肯定,然而由此一跃而及“解放军可通过实时卫星侦察系统侦察美国某基地或度假山庄,与高分、北斗等组合后该是怎样场景”,靠谱吗?从卫星一步跳到多星组网大范围实时监视,再把各种卫星融为一体,又从卫星实时监视联想出画蛇添足的“卫星-弹道导弹全程制导”,如果说中国劲爆得10年走完西方50年,这种文章一句话走完中国10年,显然是连中学物理也不打算深究的主。
不可否认,中国理论上达到全球常规打击不无可能,正如二战时最先进的军队也未想过卫星制导一样,但在程度、范围等具体指标上怕又大有讲究,至少在对手技术再跨代的酝酿期和自己刚迈上新台阶的兴奋期产生的那点沾沾自喜说明不了全局。
更重要的是,由于对强国更全面、更基础、更偏重软件的学习和思考落下太远,以致在太空竞争格局中,中国如果只顾狂追猛赶,以为拥有最先进的战略打击力就红星闪耀、霸业可成,回顾历史,唯有赫鲁晓夫可以媲美。日复一日的“井喷”、“硬实力炫耀”、“对国外某些人强烈刺激”之类的杀鸡取卵式快感,与速成鸡、感冒药上瘾、苏丹红、瘦肉精又有多大区别?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