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配图:英雄的试飞团队(右二为张景亭)。
翱翔在共和国蓝天的试飞雄鹰――记中航工业试飞中心副主任、国际试飞员、空军级试飞专家、空军特级试飞员、原空军某试飞团团长张景亭
追梦蓝天 经历人生三次抉择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许多抉择,一些关键的决定甚至会改变人的一生。张景亭说,他经历了三次人生重大的抉择,每一次抉择,都是他人生的一次历练和升华。
1983年7月,张景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并作为校级“三好学生”考上了研究生。那个年代,别说是研究生,就连大学生都是“凤毛麟角”,他完全可以继续留校深造,或从事安定的研究工作。然而,他却怀着对翱翔蓝天的渴望,带着对航空事业的激情,毅然报考了航校,穿上了“国防绿”,成为空军首批地方大学生飞行员。从那一刻起,他的人生便全部寄予了蓝天,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抉择。两年的航校生活,他如饥似渴地在航空理论和飞行实践中探索和汲取着,不但才智上得到了提高,身体得到了锻炼,更有了作为一名军人、飞行员的使命感。在毕业的那一天,他下定决心:“我要用生命捍卫共和国最神圣的领空。”
张景亭从航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航空兵部队,经过4年多的艰苦磨炼,他作为空军第一批具有双学士学位的特殊飞行人才,被上级挑选从事试飞工作。虽然他知道试飞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但他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来到了阎良飞机城。1989年,他进入中国唯一一所试飞员学院,进行试飞理论及驾驶技术培训,3 年紧张的系统学习后,他被分到空某军试飞团,成为这支充满传奇色彩试飞部队的一员,也开始了他人生攻险关战极限的“冒险”之旅,这是他人生第二次抉择。试飞团是一个英雄辈出的群体,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英雄们的事迹前,他久久驻足,思绪万千,心中对“航空报国”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他作为一名试飞员献身国防的决心。
1994年,张景亭通过顽强拼搏,在俄罗斯国家试飞员学院获得了国际试飞员证书,成为中国获此殊荣仅有的3名试飞员之一。他从国外归来,国内有许多航空公司竞相以高薪聘他“加盟”,那时部队待遇较低,但他坚定地选择留在部队,把自己的所学全部施展在国防事业,这是他人生的第三次抉择。一次,转业到民航的战友问他后悔不?张景亭发自内心地告诉他:“决不后悔”。因为,他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自豪。要知道,当一个人的人生与祖国航空发展和军队建设事业联系在一起时,他是多么自豪;要知道,作为一名试飞员,能驾驶国产最先进的战机翱翔在祖国的万里长空,他是多么自豪;要知道,能把自己的知识运用于新机的研制,通过自己的双手使一架架新机腾空而起,成为捍卫国家主权的重要力量,他是多么自豪!
善于钻研 不断开启成功之门
作为一名优秀的试飞员,不但要有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还要善于钻研,有破解试飞难题的能力。张景亭在国外学习深造时,眼见他国先进战机穿云破雾、气势夺人,他心中充满紧迫感。为尽早掌握国外先进飞机的驾驶技术,他以“拼命三郎”的劲头学习和训练。为练好“驾驶员人工扫频”这个动作,他就用纸卷成驾驶杆状,在宿舍里、在颠簸的车上一遍遍地演练,经过上千次的苦练,终于熟练地掌握了该技术。正是勤于钻研的决心和毅力,他用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试飞员需要一年才能完成的学习内容,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理论和实践考核。当他学成返回祖国时,带回了不少行李,那不是别人羡慕的“洋货”,而是他精心收集和整理视作“宝贝”的科研试飞资料。
从国外归来后,他很快投入到国产新型电传飞机的研制试飞中。面对国内新机研制的艰难和世界航空科技飞速发展的现状,他又一次产生强烈的紧迫感。在投入紧张试飞的同时,他开始学习世界更多先进的航空科技理论。多年来,他作了数百万字的学习笔记,在国家级航空杂志上发表了数10篇专业论文。特别是他撰写的《图-154变稳机试飞评价》、《空中模拟器现状》、《PIO试飞方法论述》等论文,相继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受到业内高度关注。他的《论库珀―哈珀评定等级》和《人机耦合振荡分析》还被成功运用到新机试飞当中。理论与飞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他羽翼日丰。在执行国家某重点型号飞机的“大迎角失速特性”品模试验中,他利用理论和经验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修改意见,受到国内外航空专家的一致好评。
当今世界,新型飞机发展越来越快,技术越来越高,对试飞也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在某“空中战略对接”工程中,由于技术复杂、风险性大,使试飞受阻。张景亭又拿出善于钻研的劲头,同国内航空专家、试飞团队一起认真研究分析国内外多种机型的性能特点。他提出:要想完成任务,首先要打破多年来所形成的“正常”飞行概念,即双机编队飞行时的间隔、距离概念,要敢于进行“腋”下飞行。试飞开始后,两架飞机空中相距最近不到两米,向内一点有可能相撞,向外靠一点后机就可能会被前机翼尖涡流打翻,称得上是万米高空“走钢丝”,稍有闪失就会机毁人亡。试飞中,试飞员们驾驶飞机在空中的操纵动作异常精细,环环相扣,最后胜利完成了任务。
学以致用、善于钻研,在20年的科研试飞中张景亭从没有报废过一个起落,被战友们视为榜样。
挑战极限 型号试飞勇于担当
科研试飞是在验证飞机的极限,也是考验和挖掘试飞员生理和意志的极限。在试飞团,“我们多承担一份风险,部队就少一份隐患”,这是试飞员共同的理念。
大强度和大过载试飞对新机是最有力的检验,飞机只有通过了该项目的检验,才能获得通向蓝天的“绿卡”。国外在进行新机的大强度试飞时,曾多次发生飞机空中解体的惨剧。在我国首次进行第三代战机试飞时,张景亭主动请缨进行该项目试飞。该项试飞过载值最高会达到9个G,相当于身体重量增加了38倍,并会出现血液下流、黑视等现象,严重时人会失去知觉,这在空中非常危险。面对挑战,张景亭进行了周密准备,当他驾驶战机从万米高度呼啸而下时,随着过载的不断增加,飞机和身体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当达到9个G的过载值时,强烈的振动使他几乎看不清仪表板。此时,飞机和他的身体都超越了极限。他以无畏的精神和高超技艺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
试飞不仅技术高、风险大,也很艰苦。张景亭进行某型号高温科目试飞时,飞机要在35℃以上的外场环境下暴晒多个小时,进入座舱时温度已高达 50℃,就像在“桑拿房”一样。飞行回来后,他的飞行服都被汗水浸透了。为双向考验飞机性能,飞完高温,还要飞高寒,哪里越是寒冷,张景亭越是要驾驶飞机往哪里去。在零下几十度的气温环境下,整个机身都被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铠甲”,在这种条件下试飞,对试飞员的身体和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他同样出色完成了任务,为新机成功定型扫清了道路。
某新型单发飞机空中起动试飞是国家I类风险课目。他和试飞中心的科研人员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后,制定了试飞方案。随后,他驾机开始了国内首次电传飞机发动机空中起动试验。最后一次空中起动试飞时,当飞机升空到达规定空域时,他发现周围全是云,如果试验发生意外,对试飞员将带来更大的风险。但他下定决心:按要求完成试验任务。因为该型号工程的进度节点已迫在眉睫。他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过硬的试飞技术,驾驶飞机在规定高度关闭了发动机,失去动力的飞机高度急剧下降,“一秒、两秒、三秒……”。试验要求飞机发动机停车达到一分半的时间,这平常短暂的时间此时却让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漫长”,这也是他向心理承受极限的又一次挑战。一分半钟后,飞机已下降了几千米的高度。规定时间已到,他重新起动了发动机。“轰”的一声,飞机空中起动成功,战鹰重新跃上蓝天。
张景亭当上领导后,仍然带头执行高难风险试飞科目。某新机大侧风试飞风险很大,他又是第一个驾机起飞,飞机着陆时遇到了每秒9米大侧风,他没有惊慌,操纵飞机安全着陆,还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的大侧风着陆方法,为日后成功战胜每秒14米大侧风奠定了基础。某型机的“冲天一跃”,被称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张景亭又一次以“中国第一人”的身份出色完成任务。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