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张义声:我想我没打过内战,只参加过轰炸日本人,政府应该不和我为难,毕竟,我算是为国家出过力的。
张义声
中美混合团轰炸郑州黄河铁桥
张义声:我不是“飞虎队”,我是“中美混合团”
>>张义声:我想我没打过内战,只参加过轰炸日本人,政府应该不和我为难,毕竟,我算是为国家出过力的。
时代周报:是这样吗?
张义声:……
时代周报:你当年的照片,还有飞行服呢?
张义声:……“文革”刚开始就烧了。
时代周报:飞行服怎么烧?
张义声:要烧,要烧一星期。刘记者,我没说错话吧?我老了,无所谓了,我的孩子啊,那些年,不让上学,我没说错什么吧?
――――――――――――――――――――――――――
那一天是2005年7月15日。
时光不能穿梭,但却荏苒。到2010年,吴其轺、彭嘉衡两位老人离世,许多媒体依旧称他们为最后的“飞虎队”。
“最后”只会有一个,不会有很多。再看媒体,今天是“飞虎”越驼峰,明天又是“飞虎”空袭日本,1978年之前曾被我们斥为“流氓青红帮流氓头子陈纳德”如今又俨然成了百战百胜的孙行者,拐了几道弯的历史让我们无从知道真相。
真相,只能有一个。
时代周报记者对居住在成都的原中美混合团一大队B―25飞行员张义声进行了一次深入采访,听老人述说那段历史。
中国空军着便装秘密赴美
紫色漆面的方桌、长凳,剥落的墙面上挂着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和一张有些残破、全部是英文标注的美利坚合众国地图,整个环境和十三年前记者第一次见到老人时没有任何变化,唯一有变化的是,似饱经风霜老农的枯槁老人坐在1945年抗战胜利结婚时买的长条凳上向我伸出手:“刘记者,你来了,我腿不行了,不能站起来……”
十三年前,成都一个阴冷的冬日,成都大学路这间屋子,当老人听说我要采访曾经“六十年前对日作战”那段历史的要求后,坐在这条长凳上,用了一个和他八旬年龄极不相称的动作,“腾”地几乎跳了起来,几乎带着哭腔对我说,“使不得啊,使不得,该(阶)级斗争太厉害、该(阶)级斗争太厉害……”
老人的那一动作,让记者感到惊诧,在见张义声老人之前,他的一位1949年去台后定居美国的队友告诉我,抗战时期,张义声驾驶B-25轰炸机,经常在50英尺高度向日本兵阵地投弹。
经后来的多次走访,老人终于告诉记者他当年的部队番号,这是时代周报记者第一次听到这支空中作战部队的名字:Chinese American Composite Wing ,简称CACW。这就是,中美混合团。
1942年7月“飞虎队”(隶属国民政府航委会,属于中国空军)解散后,“中美混合团”就翱翔在整个西南和华南地区,西护航十四航空队轰炸过海防、河内(越南境内)。可以说,哪里有空战,哪里就有中美混合团战鹰的身影。
老人说得兴起,不时用满是青筋褶皱的手,娴熟地比划战斗机的动作,嘴中夹杂着大量英语―这是在美国受训的结果。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把全部空军都押了上去,也只有一百多架“杂牌”飞机应战,很快败下阵来,最后溃不成军。此时空军的必修课就是在日军来袭的时候,马上跑,保存实力。
美国政府一直在暗中支持和帮助中国。1941年,在空军少校赖名汤的带领下,在国内已经连培训场地和航油都没有的中国空军第十二期、十三期共五十人全部着便装,从昆明飞抵香港,再分别从空中和海上转至菲律宾马尼拉港,登上了载重45000吨的“柯立芝总统号”海轮,驶向太平洋彼岸的美国。
张义声就是中国空军第十三期学员。来到美国后,大家乘车西行到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航校接受初、中级飞行训练,四个月后毕业,同学们被分成驱逐与轰炸两科。1943年3月毕业后,轰炸机学员飞到科罗拉多州的那汉塔机场(Lohanta Field)接受作战部队教育训练,驾驶B-25中型轰炸机。张义声从此开始他的B-25轰炸机飞行员的生涯。7月,张义声和其他同学受训完毕,到佛罗里达迈阿密待命回国,同来学习驱逐科目的同学已先期回国参战,而张义声和另四位改学轰炸科目的同学接到命令,来到孟菲斯飞机制造厂接收新出厂的B-25轰炸机,驾驶它们飞回祖国。
绕地球大半圈把B-25飞回家
和张义声相继到达孟菲斯飞机制造厂的,还有12名美国飞行员,待出厂的飞机试飞结束后,中美飞行员双方签字认可,马上加油起飞。四架飞机,每架各三名美国人,张义声担当副驾驶,机场起飞后,不编队,各飞各,目的地―中国。
和来美国受训的路线完全相反,由于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公开向日本宣战,美日双方在太平洋激战正酣,已不能通行,所以回国的路线要走地球的另一端。张义声迄今依旧清晰记得,他们所飞的第一站是经停加拿大魁北克,在起飞前,机组每人都收到一册印制考究的“注意事项”手册,内容都是告诫出国参战人员在他乡异国应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老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在涉及到中国时,里面写的是:该国妇女如不主动伸手,请不要握手,至于见面时的亲吻更不可以……
除了这本小册子外,机组每个人还都注射防疫针剂,有五六种之多。让每个人都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感觉。
老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飞行并不那么顺利,最紧张时刻是从英国到开罗这一段,地中海沿岸都有轴心国飞机日夜巡逻。先到的是因电影而驰名世界的卡萨布兰卡。接着直飞开罗,但起飞后,右发动机因故障停止工作。大家都好像没事一样,无人在乎,中美两国军人照旧在机舱里谈笑风生,一直坚持到突尼斯一个英国军用机场,更换一个发动机后,又飞到开罗。
在加尔各答等待几天后,命令再次传来,经驼峰回国。
驼峰航线虽一路强烈颠簸,但没有狂风暴雨。跨过了驼峰,机组成员终于把这架B-25完好无损飞回终点―桂林。随后张义声接到命令,随带回的B―25加入中美混合团。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