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方正开拓团事件真相 开拓团难民大逃亡(图) |
www.sinoca.com 2011-08-17 新民周刊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方正县“哈日”文化的反思
王选在接受《新民周刊》专访时强调,“地方政府有选择性地做一些事情,其目的无非是GDP的潜规则所致。方正县政府在为“日侨”提供一切便利的同时,也给当地人们灌输了中国人和日本人不平等的观念。从很多银行提供免费日本路径传真、日商在工商局办理相关手续时政府提供免费翻译、中日友好园林内繁花似锦却禁止中国人入内,和中国人自己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无人问津等等细节上,体现了日本人较之中国人在那里的优越性,使年轻人有了膜拜日本、仰视日本的观念。这是从骨子里开始的奴化教育!”
在我们对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的采访中,提及他上书全国政协一事,吴先斌告诉记者:“我们做博物馆研究的,平时其实很少参与政治事件,但方正县一事令我生气,我写信给全国政协,主要是因为方正县政府在此问题上是非不清的态度让我无法接受。”
随后,吴先斌对记者讲起自己在缅甸时的见闻:“作为二战期间中日交战的战场,缅甸境内现在修建了大量日本人二战期间阵亡将士的纪念碑。缅甸二战期间属于英国殖民地,在二战中和中国是同一战线。但几年来,日本通过佛教传播、慈善资助、文化交流等各种手段与缅甸建交,从而在缅甸境内大肆修建‘靖国神社’,甚至连在侵华战争中战死的日本战马,都有纪念碑来纪念。而反观我们呢?中国二战时期有6万烈士牺牲在缅甸战场,却没有一座属于他们的纪念碑。”
在写给全国政协的公开信最后,吴先斌这样写道:
方正县在中国土地上建立了此等的“靖国神社”,为人所不齿,我们的民族的感情又一次被伤害,且是被自己的同胞所伤害。我想如果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需要用歪曲历史,奴颜媚好,践踏本民族情感为代价,那么这样的发展也终不会运长久,成大器。恳请主席百忙之中关注此事,制止方正县县委漠视民众情感,不顾历史事实,认贼作父之举,为民心抚慰,也为青史正名。
方正县日本遗孤调查
方正并不是日本开拓团移民最多的地区,但阴错阳差的历史,却使这里成为开拓团难民的生死集散地。在方正这块土地上,日本开拓团难民死亡最多、遗弃残留孤儿最多、走进中国家庭的妇女最多、在日华侨最多、日侨眷属最多、来访日本人最多。历史的风云际会使方正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也是最为独特的日侨之乡。
66年前的秋天,东北大地枫丹芦白,漫野流香。
这本该是个收获、喜庆的季节。然而,在苍郁的大小兴安岭,在滔滔的松花江畔,在荒郊野地,却奔走着一群群逃难的母亲。她们拖儿带小,狼狈不堪。白天不敢走路,夜间走;渴了,喝沟里的雨水;饿了,偷食中国农民地里的土豆和玉米;困了,蜷缩在沟边或树棵子里。天气日渐寒冷,她们格外想家,可是家园是那样遥远……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一纸“日皇投降书”,把法西斯侵略者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同时,也把无辜的日本平民送上祭台。
战争结束了,除了留下满目疮痍与百废待兴,还在中日两国人民之间制造了一个特殊群体――日本遗民。
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后,日本政府就放弃或丧失了保护日侨的能力,缺少军队保护的满洲开拓团难民在逃亡途中,在中国遗留了大量的“残留妇女”与“残留儿童”。
多年以后,当中日关系“解禁”,日本政府也终于开始重视这批遗弃在海外的子民时,当日本孤儿们被允许可以回国时,他们的中国养父母再次表现出宽厚的胸怀:“回去吧,孩子,妈妈一手把你拉扯大,盼的就是这一天呢!”这时,中国养父母们大都年老体迈,按日本政府规定:中国养父母不在“放行”材料上签署“同意”条款,日本政府对海外遗孤不予接收。可是,中国养父母没有一人“拒签”。
时光荏苒,66年前的那一幕幕悲欢离合,再度撩拨着人们的心弦。关注日本遗孤话题,黑龙江省方正县无疑是最典型的个案。昔年,日本开拓团民在这里死亡最多、遗弃孤儿最多,走进中国家庭的妇女也最多……历史的风云际会使方正成为中国最大、最独特的日侨之乡。可以说,翻阅方正的这一页历史,是了解日本遗孤课题的最典型缩写本。
30年间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33万
“八一五”日本战败投降,侵略者们在撤退与遣返期间,将众多“残留妇女”和“残留孤儿”弃置在中国的土地上。这一特殊历史人群的生成,实际上是日本政府多年奉行移民侵略政策、组织所谓“满蒙开拓团”所导致的后果。
为了彻底占领中国东北,除派驻大批军队之外,日本政府还在本土招募了大批人员向东北移民。半兵半农的开拓团,是当年日本向满蒙移民的重要形式之一。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开始有计划地“向满蒙移民”。“九一八事变”后,向满洲移民更是被列为“国策”。1936年,广田内阁提出一个庞大的移民开拓计划,即从1937年开始的20年间,向中国东北移民100万农户、500万农民人口(占当时日本总人口的1/8)。他们设想,20年后这100万户日本移民经过繁殖可达到1000万人,占东北人口总数的1/4以上,彻底改变满蒙的人口结构。
移民东北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加强中苏边境防线,相当数量的开拓团被安置在中苏边境沿线上。后来,日本还实施了开拓青少年义勇队制度。共有8.6万多名15到18岁的青少年被以“义勇队移民”的名义,分村移民到东北的中苏边境地区。
七七事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国内劳力、农产紧张,作为国策,日本也没改变这一计划。截至1945年,日本向中国派遣的“开拓团”总数达到860多个,实际移民10.6万户,共约33万人。
移民开拓是野蛮而残暴的,是明目张胆的大规模掠夺。据1943年伪满当局的统计,仅1942年从自己的土地上被搬迁或赶走的中国农民就有17060户,计划征用土地64万公顷。
方正县位于哈尔滨市东部,土地肥沃,雨水丰沛。据方正县政府外事办副主任李宝元向记者介绍,1939年至1941年,一个日本开拓团来到方正县土地最肥沃的伊汉通乡,将炮台山脚下的正郊屯改名为吉兴村,并在此建立起“方正县开拓团本部”。后来,其他一些开拓团又陆续建在周边。日本人到来后,基本上没有开垦荒地,而是直接将中国人的良田霸占。日本人放火烧了老住户分散在各处的房子,在此世代居住的两千多名中国农民被赶到县城西部的荒山开荒,那里被日本人重新命名为一部落、二部落……一直到七部落。这些部落实际是看管中国农民的集中营。部落内设保甲连坐制,对中国人实行奴化管理。
这年春天,雪还未化,史载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7摄氏度。大批被赶到这里的中国农民无处居住,只能藏身在山坡上的简易地窨子里。据方正县志记载,这一年瘟疫盛行,永安西屯一带山沟里的死亡率在50%以上,一天死亡的人数最多时达30余人,“挑灶”(方正土语,意指全家死光)者20余户,140多户人家中只有两户没有死人。后来,这一带被当地人叫做“挑灶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事吃紧,日本开始大规模征兵,凡年龄在45岁以下16岁以上的男性国民均在被征之列。于是全东北的开拓团大部分的强壮劳力均被征走,只留下部落长和老弱不堪的男丁,余者都是妇女和儿童。无奈之下,方正日本伪县公署开拓科开始向中国人出租开拓团的土地,每年收取地租,坐享其成。战局的危急,一时让很多日本开拓团民都有一种穷途末路的预感。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