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号
10月23日,内政部就国防部派遣海军舰队前往协助接收以及海军行动计划等相关事宜电告广东省政府。进驻西、南沙群岛舰队指挥部人员于1946年10月25日到达上海。随舰队前往工作的还有内政部、外交部、国防部、海军总部、空军总部、联勤总部代表等13人。在行动装备期间,检查驻岛人员和物资情况,通过徐家汇气象台查阅近期气象。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10月29日晚,指挥部命令各舰分别出港,22时在吴淞口编队南下。舰队采取保密措施,航线经台湾外海并绕过香港,于11月1日晚驶抵外伶仃洋,午夜在虎门抛锚。
“太平”舰南京出发前。排中为指挥官林遵,后排右二为内政部代表郑资约
海军广州炮艇队派出一艘快艇接指挥官林遵、姚汝钰、参谋林焕章、张君然,以及太平舰长麦士尧、永兴舰长刘宜敏、中建舰长张连瑞、中业舰长李敦谦一行8人连夜赶赴广州。次日上午8时,林遵一行先到广东省政府拜会省主席罗卓英,10时又拜会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报告舰队情况和工作计划。并与广东省政府接收各群岛的负责人交换工作意见,研究相关地理历史情况,补充修订行动方案。广东省政府派省府委员肖次尹为接收西沙群岛专员,省府顾问麦蕴瑜为接收南沙群岛专员。各接收工作组都有省各机关代表、民政厅、实业厅、中山大学等单位的专业考察人员、测量人员及各工种的技工参加。接收组携带预制的收复各岛标志和纪念碑分别搭载“中建”和“中业”号运输舰。
11月6日晨,舰队离开虎门港启程南下,8日抵达我国南方良港――海南岛榆林港。这里碧波荡漾,椰林拂云,一派清新的南国情调令人心旷神怡。舰队在当地补充给养和淡水,向渔民调查了解各群岛的情况,并添置了一批适应于珊瑚礁区航行的渔船,还雇佣约40名熟悉各岛情况的渔民组成运输民工队,作出发前的最后准备。
“永兴”号
收复西沙群岛
11月份正是南中国海东北季风的强劲时节,海上风力一般都在7―8级左右。按预定计划,由于南沙群岛航程遥远,“太平”号编队应早于“永兴”号编队两日出发,但是林遵率部于12日和18日两次出航,都因为受到狂风恶浪的影响,舰上人员不能适应以及设备故障而中途折返。舰队在榆林港一面休整,一面等待天气好转。
整装待发的永兴舰
11月23日海上风浪稍减,姚汝钰果断指挥“永兴”、“中建”二舰抓住有利时机出航,于24日凌晨到达西沙群岛永兴岛海域。从军舰上举目遥望过去,只见在水天相接处,有一线白光环拱着一堆青翠的碧玉。编队以低速航行在珊瑚礁盘上,海水清澈透明,可视度达20米,水下五光十色的珊瑚看得清清楚楚,加上海水的折射作用,珊瑚就好像直插在船底一样,令人产生错觉,感到心惊胆颤。军舰在永兴岛外约一公里处抛锚,观察到岛上有高低参差的建筑四、五座,岛边有一道长约200米的栈桥通往深水处。张君然首先率一个战斗小组乘汽艇登陆,环岛搜索一遍,未见有人,发现原有建筑都已破坏殆尽,栈桥及原铺设的轻便铁路也都残破不全。于是小组在一座较高的建筑物上竖起竹竿,升起国旗。注视岛上动静的编队官兵,看到中国国旗在西沙群岛上空飘扬,不约而同地大声欢呼,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编队随即按照原定部署,组织人员登陆,枪运物资,搭建营房,构筑工事,修建炮位。这时海上仍有7级大风,波涛汹涌,高潮时小船还可以直达岛边,到低潮时则礁盘浅露,岩石尖利,运输就全靠人力肩扛背负,开展工作非常困难。经过五昼夜的艰苦努力,进驻工作大体完成。驻岛人员生活设施安排妥当,电台架通,各项考察任务顺利进行。29日上午,编队派出仪仗队随同中央各部、委代表及广东省接收人员和驻岛官兵,为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揭幕。仪式上鸣炮升旗,庄重肃穆。纪念碑由水泥制成,正面精刻“卫我南疆”四个大字,背面则刻:“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和“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立”(碑上的日期是舰队所带石匠在仪式前加刻上去的)。至此,海军进驻西沙群岛的任务初步完成,广东省留下一名官员作为行政负责人。中午,编队告别永兴岛,鸣炮向西沙群岛致敬,向留在岛上捍卫海疆的官兵致敬,然后驶往西部的永乐群岛考察。军舰越过琛航岛和广金岛,察看了珊瑚岛,看见岛上仍有法国和日本侵占时期残留的房屋,当即将情况电告海军总司令部。编队随即北返,于30日下午返抵榆林港。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