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大青山茨城开拓团的移民家庭(1938年)
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之间的三江平原沃野千里、物产富饶,这里有12个县200多万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在此生活。现在山河沦陷,家园不再,自己安身立命的土地转眼间要属于日本移民了!
失去家园、没有了一切的中国农民不甘心随时到来的屠杀、殴打等欺凌,他们秘密集结,成立民众义勇军。据《弥荣村要览》记载,弥荣村建立后仅仅两年,这个日本移民村遭到中国人民的武装打击多达24次,死伤60多人。
在“千振村”,1933年7月出现了集体骚动,一半以上的移民要求退团撤回日本。7月21日,闻知此事的加藤完治急速从日本赶来,与东宫铁男一起安抚躁动不安的日本移民。
为稳定移民,日本拓务省专门组织一批妇女前来与移民成家,东宫铁男兴奋地为她们写下了《花嫁之歌》。东宫铁男还经常出入两个移民村,鼓舞移民的士气。
日本政府也一直在关注武装移民的实验情况,当移民来源日益枯竭,移民活动已经陷入僵局之时,政府采取的策略是
放手一搏,在全国进行战争动员的同时进行全国移民动员。1936年广田内阁发表“二十年百万户移民”方案,此方案被列入日本政府的七大国策之一,计划向中国东北移民100万户共计500万人。
“湖南营”的日本移民村。日本第二次移民团,在伪三江省(今黑龙江省)桦南县武装占据七虎力河沿一带以后,把原来不过200人的村庄,扩展为能容纳四千余人的大城镇,并名之为“千振乡”。
1936年,日本的人口是6800万,它计划将500万人迁移到中国,日本政府的这个赌博足以改变亚洲地区的民族分布。1937年11月,日本近卫内阁的反应速度创造了50年来行政方面的新纪录,在短短两个月之内,不仅完成了政府拨款,实际的招募工作也同时开始了。
就这样,近10万日本青少年被命名为义勇队移民。它和分村移民构成日本政府最主要的两种移民方式。
4个月后,在内原日本国民高等学校的一片农场里,内原青少年义勇队训练所已经初具规模,所长还是这位加藤完治。经过3个月的训练之后,这一批3000多人的少年移民离开了内原,他们先是回到家乡接受盛大的送别仪式,之后立刻向中国东北进发了。
1939年以后,日本政府把移民更名为“开拓民”,移民村更名为“开拓团”。从此,日本用“开发满洲”的名义掩盖它的侵略行径,到1945年日本投降,共有800多个开拓团侵入中国东北。
据统计,从1914年到1945年,日本向中国东北总共移民达30万人。
日本移民的手纺车。日本移民落户的“千振乡”,这里冬天少雪,可以一年四季放牧绵羊,因而绵羊在这里的牲畜数量中占了第一位,当时大约每家都有 870头绵羊。为了利用羊毛羊皮作为侵华的战备物资和满足日本移民日常生活所需,移民而来的日本人都掌握了制作手纺车的方法和蹂毛皮的技术。照片为日本移民在利用手纺车,来生产纺织品。
大批移民最后被关东军抛弃,倒毙和自杀者不计其数
1941年,原籍鹿儿岛和冲绳县的800多个日本开拓团来到这里建立伊汉通开拓团,他们把炮台山脚下的正郊屯改名为吉兴村,并在此建起开拓团本部。中国百姓根据日本语发音称之为“红部”。
开拓团本部周围土地非常辽阔,是方正县最好的耕地,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中国农民被驱赶到西边的山地中。那里自古人烟稀少,是虎狼出没之地。被驱赶而来的两千多个中国农民在这里搭起窝棚。
这是1940年春,雪还未化,史载最低气温零下37摄氏度。这个冬天这条山沟里的死亡率在50%以上,一天死亡的人数最多达30余人,全家挑灶者(全家死亡)20余户,140多户人家中只有两户没有死人。
到1945年初,日本向中国派遣开拓团的总数达到了860多个,它们密布东北各地,被用来稀释中国的人口结构。关东军给每个开拓团都配备了武器,并要求经常军训,这些半军事化的日本人村落成为散布在中国人中的日本根据地。
随着征兵力度的加大,日本国内,所有宣传机器全面开动,学校和青年组织深入每个家庭进行劝诱和胁迫,直到1945年4月,还有1056户农民被送往中国东北。此时距日本战败不到5个月,日本开拓团悲剧的大幕即将拉开。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