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5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所谓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大批日本农业贫民源源不断地拥入中国东北,成为“日本开拓团”。 到1945年,日本组织了共计14批次、总数为7万户、20万人的集团式开拓移民团侵略中国东北。
被称为“满洲开拓团之父”的东宫铁男,1892年生于群马县一家富农家庭,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7期毕业,曾自费到广东考察并学习中文,是一个日军中的“中国通”。
据日本共同会社7月28日消息,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的“中日友好园林”内,一座刻有日本“满洲开拓团”逝者名字的石碑被立于“日本人公墓”旁。公墓内埋葬了战败后在回国途中死亡的“开拓团”成员。日本驻沈阳总领事松本盛雄等中日相关人士28日前往墓前献花。
据悉,石碑由方正县投资约70万元人民币建成。碑上刻有通过日方提供的信息等途径已确认身份的250名逝者。
据方正县透露,在日本关东军补给基地所在的该县遭到苏联军队攻击后,来自日本各地的开拓团成员准备回国,但约5000人由于饥寒和传染病死亡。中方于1963年将尸骨埋葬并建成公墓,但由于不少开拓团成员无法确认身份,墓碑并未刻上其姓名。
方正县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王伟表示:“和所属国家无关,死去的日本人也有他们的名字,我们是带着反省历史祈愿和平的想法立碑的。”据悉,该县还将继续调查开拓团成员的姓名并将之刻上石碑。
此外,刻有在华日本遗孤养父母姓名的石碑也在该友好园林建成。
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为稳定“青少年义勇队”移民,使之永远扎根于中国东北,实行“大陆新娘”政策,募集在日本、伪满洲居住的17岁以上至25岁以下的日本独身女子,进行为期1年的“女塾”训练,内容主要是营农和农家事务实习。1943 年,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置了12个开拓“女塾”训练所。训练结束后,这些女青年与“义勇队开拓团”团员组成家庭,定居中国东北。滨江省开拓女子训练所即是其中之一。
日本政府将国内青年妇女迁至中国东北,成立滨江省开拓女子训练所
从1912年到“九一八”之前是日本向中国东北试探性移民时期,其结果均以失败告终,官方组织的农业移民继续留在中国东北的不超过1000人。
1918年到1928年10年间,试探性移民时期的殖民者们或年老退休或调任他处,向中国东北移民的嘈杂喧嚣之声沉寂了下来。
1932年1月,在沈阳召开的移民会议结束之后,关东军采纳了加藤完治集团的建议,确定了以“农业移民”为主要内容的移民方案,移民侵略的区域确定为铁路沿线地区。
后来的结果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因是关东军收到了一份新的移民方案。
1932年6月7日,一个叫东宫铁男的日军少佐来到关东军司令部。此人于1928年6月4日在沈阳皇姑屯埋设炸药炸死张作霖。他的身份是伪满吉林省依兰地区警备顾问,此次专程来提交一份移民计划书。
1932年4月前后,东宫铁男来到了松花江下游的三江平原,当他看到日本军队无法应付这里风起云涌的抗日武装时,这个讲究谋略的中国通产生了在这一带进行武装移民的念头。他从军事方面着眼,写下了用退伍军人编成屯垦军部队的长篇计划书。
东宫铁男和加藤完治发现各自的殖民思路刚好能够互补,从此实现了东宫、加藤的联合。他们最后达成以下共识:先进行武装移民镇压抗日武装,以此弥补关东军在兵力上的不足。
1932年9月,492名日本退役军人被重新召集起来,他们接受了加藤完治为期10天的短期训练,在出发之前来到明治神宫进行参拜,在仪式上,加藤完治鼓励他们前往中国为天皇建立“皇村”。
10月13日,这些武装移民坐船顺松花江而下到达佳木斯,当天他们遭到中国抗日武装的袭击没敢下船,远处不断的枪声宣告了这片土地对闯入者的态度。
秋田县开拓团日本移民组成的新家庭
他们的名称是“佳木斯第一屯垦大队”,但是这些屯垦者却没有马上去种田,而是在佳木斯城里承担了军事警戒任务,并出城镇压东北抗日武装。
日本武装移民用火烧、殴打等暴行驱赶中国农民1933年2月,这个屯垦大队进入吉林省依兰县永丰镇,他们组建的第一个定居点叫“弥荣村”,“弥荣”一词是神道教仪式用语,意思是“繁荣昌盛”。
关东军规定,武装移民在两年之后方可接来家属亲友,未婚者到那时才能组成家庭。它把每一个退伍兵当作了未来的种子,分小队居住,给以后的人口增长预留了充分的土地资源。两年之后,每一个人都构成了一个家庭。
在弥荣村,日本武装移民抢夺良田,他们用火烧、殴打等暴行驱赶中国农民迁往别处。他们的名义是屯垦队,而依兰县的中国农民把他们称作“屯匪”。
5个月之后,第二批武装移民来到依兰县,他们在“弥荣村”南15公里外的七虎力设立移民村,取名“千振村”,团长是以前公主岭农事实习所所长宗光彦。据他在战后的文章记载,千振村的武装移民在东宫铁男带领下以十亩地一元钱的价格强行收购中国人的土地,并且以“治安肃正”为借口,挨家挨户翻箱倒柜,甚至捣毁墙壁,掀开地窖,搜寻农民的土地凭证。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