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千公顷土地400日元强行征收,东宫铁男承认必须将中国人从耕地上赶走
“民有地三千晌(东北早期使用的田地单位,三千晌约等于2千公顷),其中一千三百晌为既耕地......收购区域内的居民有八十户,支付迁移费每人国币5元。”――一份前东亚劝业株式会社(日俄战争后日本在东北建立的国营公司)解密的档案中显示,被迁移的中国居民,每人只拿到5元迁移费,而按购买力换算,连今天的一千五百元人民币都不到。而据当时在东亚劝业株式会社工作的下河边典三郎记载,从1932年最早的移民开始,东亚劝业就开始在东北低价从私人手中收购土地。东宫铁男在其日记中写道:“或许有更加人道的获取土地做法,但在实际执行时,除了现在决定使用的方法以外绝无其他方法可行。”东宫认为,将中国人从现有土地上赶走无法避免。
日本移民不交税,引起本地民众不满
1939 年 1 月,日本关东军还规定:日本移民十年内免纳一切捐税 ,不课契税、地税、营业税、不动产登记税、街村税、房捐、酒税及车、船等所有杂捐。宁安县人民对此强烈不满 ,恳请政府施行平等待遇“, 查我宁安县内 ,现在居住人民 ,大概分为日本、朝鲜、满洲等三族人民 ,近来本县税捐之征收 ,无论国税及地方捐 ,只在满洲人民一方面 ,严紧督促之缴纳 ,而于日本、朝鲜二方面之人民 ,似有缓征及优待赦免缴纳一切捐税情事 ……则日朝方面人民生计 ,日渐充裕 ,而满方人民生计 ,逐渐凋敝 ,殊与协和平等 ,及共存共荣本旨相违 ……缓收捐税 ,以日韩满三族人民同享平等待遇 ,俾得同登共存共荣、平等乐土之域 ,则满方人民 ,均额手翘企望之也。
图为立在山海关角山上的“王道乐土大满洲国”之碑。所谓五族,是指日、鲜、满、汉、蒙五大民族。
战争末期沦为弃民”:关东军丢下27万日本侨民,8万人未能重返日本
战争末期,一些开拓团组织了零星抵抗,但很快在苏军的“T34”和“喀秋莎”面前不堪一击。而那些得知抵抗无望,惶惶不可终日,担心遭到报复的一些开拓团在团长“玉碎”的感召下,在苏军到来之前集体自杀,若有逃跑者,会被团长直接击毙。至1945年停战前后,苏联的袭击、“满洲国”军队叛乱、土匪袭击下,11000人战死,集体自决、过冬中的寒潮、营养失调而衰弱死、生病等病死者包含在内、死亡的“开拓民”总数大约80000人。
回国遗孤每月只能领取4、5万养老金,2002年600余名遗孤提起诉讼
虽然日本政府在1994年就已出台《中国残留孤儿战争支援法》并对二战遗孤进行援助,但即便是回国工作已达10年以上,每月也只能按规定领取4万至5万日元的养老金。这在高居世界消费水平前列的日本,根本不能够维持最低的生活支出。据日本厚生省统计,截至2001年8月,已经有2767人被确认为“战争遗孤”,其中1265人判明了身份。已归日本国永久居住的遗孤有2300多人,连带他们的直系亲属共有9000多人回到了日本。 2002年9月23日,600余名从中国回到日本的战争遗孤组成原告团,在日本东京都大田区民会馆举行“残留孤儿国家赔偿诉讼原告团结成总会暨誓师大会”,正式状告日本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就“弃民”政策作出反省和赔偿。
方正村民收养开拓民遗孤943人,民间立碑悼念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
《方正侨乡史话》的作者于2008年查阅了方正县公安局外事科1953年保存的日本孤儿在籍档案,1945年至1946年方正县的中国农民收留日本孤儿共计943人。在1950年至2002年间,这些在中国成家立业的孤儿先后回国730人。在方正当地,从上世纪60年代,即中日建交10年前,当地政府就承诺立碑埋葬开拓民的遗骨,从哈尔滨找来石头,依照日本的风俗把墓碑建在不会遭到水害的高丘上,面对着日本的方向。不少遗孤后来回到日本,还出资在方正县修墓以感谢中国养父母的恩情。方正的日中友好林也是民间自发修建的,直到2009年才有了日本政府的资金支持。
上世纪80年代,日中友好协会在日本介绍了中国民间对开拓民遗骨以德报怨的例子,引发大量的日本开拓民来在这里对自己所犯下的罪恶忏悔,也对中国民众宽宏大量表示感谢,每年大约有100至200人的日中友好团体会来到这里,把这里作为日中民间友谊的象征。
2001年,电影《紫日》第一次将“日本开拓团”呈现在中国的大荧幕上。而在严歌苓的小说《小姨多鹤》中,也塑造了一位将自己亲生孩子杀死的母亲。
军国主义教育下国民被洗脑,满怀建设海外领土的心情却成为不自觉的侵略者殖民者,战争结束后又沦为受害者,客死异乡且有着加害者外衣的战争受害者,最终铸就这场永远无法平静的纪念。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