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国VT1A型坦克。
据俄罗斯军工新闻网8月1日报道,目前世界坦克市场明显滑坡,对新产品的需求不大,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势仍是全面改进现役产品,发展模块结构。实际上当“主战坦克”这个概念出现后,原则上的新型坦克已经停产,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现有坦克的现代化升级和改进上,这不是为了节约资金或者设计师才思枯竭,而是冷静盘算后的理智选择。
如今主战坦克的布局和外形都很完美,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也已达到制造商技术能力的巅峰,速度性能完全能够满足现有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性能的主要方向是:增强炮弹威力、提高防护能力(加强装甲、对抗杀伤兵器)、改进车载电子设备(通信、指挥)、额外选项(武器模块、辅助发动机)。
不久前俄罗斯陆军总司令波斯特尼科夫上将曾经表示,T-90坦克只不过是T-72坦克的第17次改进型号。但是实际上T-90A与T-72有着天壤之别,德国首批量产型“豹-2”坦克与其最新改型产品“豹2A7+”同样如此,而且价格也相差数倍。德国坦克的改进主要由军事学说主导,根据战斗使用要求,即军方的要求进行,而不只是设计师们的遐想。
美国同样选择了改进现役“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的道路,而且以M1坦克平台为基础制造出来的一些产品实际上已是新型坦克,现在仍在这样做。美军 2009年宣布,到2020年前将会装备“艾布拉姆斯M1A3”坦克(工作代号E3),其重量将由现在的62吨降至55吨,新炮塔配备自动装弹器,燃气涡轮发动机将由柴油机替代,新型滑膛炮能够发射导弹,在结构上与俄罗斯T-90更加接近。美军未来新型坦克将被视为1980年“艾布拉姆斯M1”坦克样品的第12次改进型号,其服役期限将一直延续到21世纪40年代。也就是说,美军虽然财大气粗,却不打算在今后30年内装备新一代坦克。而且美国M1A3坦克将不会使用新的传送装置从零开始建造,而是将以库存的上世纪出厂的M1和M1A1坦克为基础。现役M1A2坦克既不准备退役,也不会重新改进,仍将在今后 30年内以现在的面貌继续服役。
实际上这是更理智更合理的坦克使用方法。现代化的坦克服役期限应当达到40-50年。坦克是较为复杂的高科技战斗车辆,价格从120万美元(乌克兰“堡垒”)到1000万美元(法国“勒克莱尔”)不等。在使用过程中,坦克的价值不应降低,反而应当因各种改进和战斗性能提升而增加。所有坦克制造大国都采用这种务实的方法,全部停止生产新一代坦克,新坦克组装只用于出口,而且不断减少,并且逐步把生产转移到采购国。现代坦克的发展趋势是由国家补贴相关军工企业的生产和员工培训负担,保证多余的坦克储备,随时准备在必要时迅速组装新产品,同时根据部队的实际需求改进现役坦克,研发新改型,研制新的反坦克炮弹。
目前世界市场上对现代化主战坦克的需求不高,而且竞争日益激烈。不过,许多采购招标的结果通常都是由政治因素事先确定的。比如,马来西亚希望在武器和军事装备采购方面保持平衡,不能显得过于亲近某个国家,因此在采购歼击机时在美国和俄罗斯产品中平衡,在采购坦克时则选择波兰PT-91M,尽管俄罗斯T-90在测试中表现很好。泰国也同样如此,最终决定从不结盟的乌克兰采购200辆总价值2.311亿美元的T-84U“堡垒”坦克。工业发达、资金雄厚、壮志凌云的国家则开始自主设计和生产坦克,比如日本、韩国、印度、土耳其。韩国的K1A1坦克就是在美国“艾布拉姆斯M1”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使用德国发动机,引起了东南亚国家的兴趣,适宜当地的气候条件,成为有竞争力的产品。而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主要是廉价的苏制坦克,乌克兰去年就向刚果(金)和苏丹抛售了大批库存的老旧坦克,包括160辆T-72和85辆T-55。俄罗斯同样积极推销旧坦克,但是目前只有来自印度和阿尔及利亚的大订单,今后还没有新的销售对象。中国已经成为新的主要竞争对手,或多或少有T-72影子的中国VT1A坦克最终赢得了摩洛哥150辆坦克采购合同,单价140-180万美元,战胜了单价200-250万美元的T-90S。
虽然世界各国对新坦克的采购数量在不断减少,但是对各类战斗装甲车辆的需求却在持续增加,而且已经形成了新的格局。从2007-2014年间各类装甲车辆已销售和订购的合同规模来看,芬兰以1041辆总额21.75亿美元的供应订单高居榜首,俄罗斯以928辆总额19.4亿美元的规模屈居第二,主要供应BMP-3步兵战车和BTR-80装甲输送车,乌克兰以792辆(BTR-3和BTR-4装甲输送车)总额8.894亿美元的成绩位列第三。美国则是各类装甲车辆的采购大国,在伊拉克、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和其他人道主义行动、维和行动中广泛使用。中国的采购订单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不久前有消息称中国保利去年底和南非陆地移动系统公司签订了采购11辆防地雷反伏击车的合同,具体包括1辆成品、10辆组装部件和生产技术转让。据悉,这种车辆是在南非 REVA装甲车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专门为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而改进了结构,保留主要部件和发动机,使用中国底盘。南非的一名研制人员表示,中国对这种装甲车辆的需求可能会超过1万辆。(编译:书山)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