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英雄黄樵松军长 被戴炳南、仵德厚出卖后牺牲 |
www.sinoca.com 2011-07-10 中华网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5月,日由晋冀抽调大军南下,企图攻略徐州。黄部受命驻守徐州西北九里山附近。徐州被日军包围,国民党最高统帅部决定分五路突围,黄部27师与30师奉命掩护友军撤退。5月19日,敌步骑炮兵附战车数十辆,在空军配合下猛攻27、30师阵地,黄樵松率部奋勇拼杀,“官兵皆深明大义,……虽孤军重围,仍极力苦撑,阵线屹然未动”(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参加鲁南台儿庄一带作战战报》)至下午5时,待徐州城内军队全部撤离,黄始率部冲出重围,24日到达淮阳附近。“沿途屡遭敌人追击”(同上)。
6月,孙连仲部驻湖北广水一带,27师驻应山。黄樵松利用部队休整机会,编印了《军民日报》,刊载战地消息,反映部队训练、军民关系等情况,激励将士作好战斗准备;同时成立了抗战干部随营学校,招纳新生,补充战斗中的减员。1948年太原起义中,与黄樵松一道就义的30军谍报队长王震宇,就是这时从汉口招来的新学员。27师经过短期补充休整,开往大别山北麓潢川一带,投入保卫大武汉的战役。
1938年8月,武汉会战大别山北麓战役开始。9月上旬,黄樵松所部在潢川以南地区与日军进行过一些战斗。中旬,日军13、16师团等部继侵占叶家集、商城等地,沿商(城)麻(城)公路进犯大别山,集主力攻击商麻公路上的战略制高点鸦雀尖,发誓要拿下这一战略要地。
黄樵松亲自指挥保卫鸦雀尖。当战斗激烈之时,师指挥所从山腰搬到山头,黄樵松和参谋人员昼夜围看地图,指挥作战。诗人臧克家当年写的长诗《国旗飘在鸦雀尖》真实地记录了这次战况。诗中写道:“士兵死了,连排长上去。连长死了,拿营长去填。”“没有兵力给他增援,送去的是国旗一面。另外附了一个命令,那是悲痛的祭文一篇:‘有阵地,有你。阵地陷落,你要死。锦绣的国旗一面,这是军人最光荣的金棺’。”黄师与敌人在商麻公路鏖战月余,直到10月下旬武汉撤守前夕,日军始突破大别山。27师经老河口退到南阳休整补充。
1940年,豫南日军分数路向我进犯,5月1日在明港附近遇到黄樵松等部左右夹击,损失惨重,至5日被歼2000余人。这一消息轰动了后方,各报都在显著位置上加以报道。(《中央日报》重庆,1940年5月5至7日。) 5月18日,黄樵松为配合友军进攻信阳,派出一团人乘夜穿过敌据点,突入敌人占领的信阳车站一带,出其不意地消灭了一批日军,并放火焚烧了敌仓库。这一行动,也曾给全国军民以鼓舞。
守卫南阳是黄樵松参加抗日的最后一次激战,也是他抗日史上的光辉篇章:1945年3月,日军集结五个师团并骑兵第4旅团共7万多人,战车百余辆,于21日分路向南阳、老河口、襄樊进犯。
黄樵松此时已调任68军143师师长,受命固守南阳。他一面督促部队整修城防工事,一面屯积粮秣弹药,还备棺材一口,亲笔书写“黄樵松灵枢”,表示决心与南阳共存亡。战斗打响后,黄率部顽强抵御,当独山为日军占领时,黄樵松迁师部于一酱菜店的顶楼上,白天凭栏指挥,入夜亲临前沿阵地。日军集中火力攻打小西关,黄部连续打退敌人四次进攻;东关、北关的守军与日军展开了巷战。守卫马武冢、卧龙岗、元妙观的429团三个排,在战斗中歼敌近千人,直到弹尽援绝,全部壮烈殉国。
经七昼夜激战,顶住了敌人的压力,我阵地巍然未动。后来黄部受命突围。4月1日夜晚,士兵身穿棉衣涉水渡过白河。此时杏花初绽,河水仍寒。黄樵松回复再三,依依不舍地告别战地:“别矣南阳城,回顾复回顾,红杏暗送香,白水牵衣诉。”这次突围后,一部名叫《铁打宛城》的历史传记,描写了黄樵松坚守南阳的悲壮场面。
三、共产党志同道合的朋友
还在1938年1月黄樵松升任27师师长不久,蒋介石到洛阳召开第二战区团长以上军官会议。会上,黄樵松有幸结识了八路军将领朱德、彭德怀、贺龙等人,相互交换了对日作战战略战术。朱德等指出:根据我方武器处于劣势的情况,不能死守硬拚,应当采用运动战拖住敌人,用游击战袭扰敌人,发挥有利地形,创造条件歼灭敌人。还要发动群众,实行全民抗战。黄樵松从自己的实战体验中感到八路军将领的这些主张非常符合实际,非常正确。会下他与朱德等接触颇多,谈得也很融洽。后来他给官兵讲话时,谈到对朱德的印象:“他穿一套粗布棉军衣,发言句句适合抗战需要。我们国民党军官有的穿羔皮军衣,有的穿呢军服,却讲不出带兵打仗的道理。和八路军相比,实觉抱槐。”这次会上,黄樵松还为彭德怀拍了一张半身照,此后一直珍藏在身边。
这年二月初,部队开往新郑县,黄樵松学习31师的政治工作经验,成立了27师抗战歌曲队。在台儿庄战役中,这支歌曲队曾冒着枪林弹雨,到前沿阵地为士兵演唱抗战歌曲,鼓舞士气。不久,在我党领导的安吴堡青训班的冯文彬、胡乔木等人负责组织下,歌曲队扩大为战地服务团。战地服务团共20多人,都是中共党员或民先队员,负责人是曲茹。黄樵松十分信赖和尊重战地服务团的同志,处处关心他们的生活;战地服务团的地下党员,也十分关心黄政治上的进步。这段时间,黄樵松抗战情绪很高,常常在师部处长以上会议上讲形势,讲抗战必胜的道理,号召他们学习八路军制订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师部机关官兵为房东担水、扫院;军医主动为群众看病。农忙季节还令全师官兵下地帮助农民干活。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在重庆召开,通过了蒋介石提出的《限制异党活动办法》。2月,蒋介石命令撤销国民党军队中的战地服务团。迫于形势,曲茹和战地服务团部分团员决定撤离。黄樵松知无法挽留,给他们发了路费,临行前还和他们聚餐,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看得远,想得周到,就这样办吧!不过你们不要忘了我们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曲茹、高鲁:《和黄樵松将军共同战斗的日子》,《人民日报》1987年5月28日)并派人护送几个团员到达安全的地方。(6月,曲茹受中共北方局派遣,又回第30军工作)。
这年11月间,国民党军队向我中原局所在地确山县竹沟镇新四军留守处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确山惨案”。曲茹带着揭露蒋介石制造惨案的有关材料赶回30军军部,途经27师驻地,向黄樵松作了介绍。黄当即表示:绝不参加反共活动,对冲出包围的新四军人员概不加阻挠。结果,27师防区非但未抓从竹沟突围出来的人员,还帮助个别突围人员安全转移。
1940年初,黄樵松部移防河南叶县时,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接到密报,说27师有共产党人活动。孙连仲受命带着名单到叶县30军驻地召开军官会议,当场逮捕了27师的团长陈扶民、杜新民等七人,交军法处看押,并声言要加以处决。曲茹到桑园找到黄樵松商量对策,黄表示先设法营救。黄情绪激动地说:“我绝不会做民族和人民的罪人。”(同上)
后来曲茹到延安向毛泽东主席汇报了这件事。毛主席当时十分重视该部孙连仲、池峰城和黄樵松等人的情况,对黄坚持抗战、反对蒋介石制造反共磨擦尤为满意。
被逮捕的陈扶民、杜新民等七人,后经黄樵松等力保,得免于难,但都被逐出了27师。黄樵松也因此不再受到国民党当局的信任,而调任68军143师师长。
四、反对内战,英勇就义
黄樵松整整参加了八年抗战,日本投降后,他满以为从此国家可以太平,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但蒋介石集团却蓄意挑起内战,在玩弄“和平谈判”阴谋的同时,派出大批军队向我解放区进攻。这时,黄樵松已回到30军任副军长,所部奉命与40军、新8军等部由新乡沿平汉路北进,向我晋冀鲁豫解放区进犯。1945年 10月24日,在邯郸以南马头镇、崔曲地区,被晋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包围。激战至30日,11战区副司令长官高树勋率新8军1万多人在马头镇通电起义。战区副司令长官兼40军军长马法五指挥30军、40军突围南逃,在漳河以北地区又遭我军伏击,损失惨重,马法五以下2万余人被俘。
黄樵松本来就反对打内战,此次率部北犯,更感到愧对祖国和人民。他喟然叹息:“撕杀半生,如今还要打内战,国家何日得安定,人民何日得更生?”(范孟留:关于黄樵松烈士的证言。原件存山西省公安厅档案馆)1946年9月下旬,晋冀鲁豫野战军发动临汾战役,30军一个旅被全歼。年底,河南新闻界人士到豫西汲县30军访问,黄陪记者考察团到前线,他无限感慨地说:“老百姓犯了什么罪呀!”(《出师未捷身先死――回忆爱国将军黄樵松烈士》,《烈火永生》第四辑)记者问及他内战是谁挑起的?他痛苦地摇摇头,只是回答。“天晓得!”在国民党大造舆论,把内战责任推给共产党的情形下,他的回答也就不言而喻了。
黄樵松不愿为蒋介石继续效力,不久便告长假回到开封家里闲居,曾在妻子王怡芳任教的省立第三小学演讲,阐述抗战成果来之不易,珍惜和平的重要。他还特意书写了早年的一首诗作,把它悬挂在自己的住处。上书:“十年戎马久离家,踏遍关山与水涯。待到功成归故里,携儿月下种梅花。”(黄樵松遗诗,存太原双塔烈士陵园)以表达自己不再参预内战。但闲居年余,还是被强令召回军中。
1948年,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等部经晋中战役,解放了除太原以外的晋中地区。 7月下旬逼近太原。8月中旬蒋介石急电胡宗南令30军空运太原增援。30军军直部队和戴炳南的27师(总计4个团的兵力)奉命集结西安机场等待空运,黄樵松则称病住进渭南西关一家医院,以图躲避。胡宗南先后三次派人催促,最后一次还命副官长带着他的手谕亲到渭南促黄北上。黄樵松见实在躲不过去,只好应命。
黄樵松身不由己地到了太原,他面对孤城一座,四面楚歌,内心十分苦闷、彷徨。正在这时,他收到了原西北军将领、他的上级高树勋一封信。信中推心置腹地谈到全国解放战争势如破竹和太原危如覆卵的形势,谈到中国今后的前途,“灸心如焚”地关心他这位老友的命运,劝他“当机立断,毅然举起义旗,坚决回到革命方面,创造自己的前途。”信后附有注意事项,要求“速派负责人来取联络”。当天,黄在住处(中国银行宿舍)找来27师师长戴炳南。戴炳南,山东即墨人,自1932年起就跟随黄樵松,深得黄的赏识重用,从营长、团长一直提拔到师长。黄对戴深信不疑,向戴透露了“来一个突变”即率部起义的想法。戴炳南表示“赞同”。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