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试飞的歼-20战机(图片来源:飞扬军事)
正在试飞的歼-20战机(图片来源:飞扬军事)
环球网军事频道国际军情中心6月13日报道,据俄罗斯《军工信使》周刊6月1日报道,十年前中俄军事技术合作是俄武器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正是这种伙伴关系帮助中国军队在最近20年来完成了可与上世纪50年代相提并论的飞跃,其中一些现实成果备受关注,特别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歼-10、FC-1和歼-20现代化战机。
中俄恢复军事技术合作及其随后的迅猛增长与两个关键的历史因素密切相关。一是上世纪80-90年代之交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二是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急需军品进口的来源,而这只有苏联及随后的俄罗斯能够做到。另外,中国军队直到80年代末配备的主要武器装备仍是苏制产品,要么是苏联40-50年代装备的直接复制品,要么是在苏联产品基础上改进的变动不大的产品。在60年代初两国关系实际上破裂之后,中国必需的现代化装备和武器只能通过从苏联采购武器的第三国处获得,之后继续研究和仿制苏联样品。中国在与俄罗斯的第二轮军事技术合作中,和40年前一样,非常重视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苏联和俄罗斯供应的现代化武器只装备最为重要的军兵种部队;积极研究和仿制关键装备、系统和发动机样品以便在本国批量生产;通过与苏俄相关专业科研和教育机构合作发展本国研发设计队伍。
成飞的机场上停着4架飞机从左起依次是歼-7E、歼-7MG出口型以及两架歼-10
最近20年来中俄所有武器装备领域的往来都是遵循上述逻辑,尽管俄方在进入21世纪之前实际上很难发现中方这种系统性的方法的立场。它曾在上世纪50年代客观存在,当向苏联向中国大量提供现代化武器装备时,严格限制自己的盟国获得当时最为关键的技术,这种限制,再加上60年代中国内部大动乱,成为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在苏联停止援助后迅速减缓的原因。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准备重走旧路。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