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竹筠一家人合影。中国军网记者 孙学宝摄
学生时代的江竹筠,青春活力。中国军网记者 孙学宝摄
狱中难友赞美江竹筠的诗。中国军网记者 孙学宝摄
这就是江竹筠写给儿子的遗书。中国军网记者 孙学宝摄
到重庆,首先想到红岩、想到江姐。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监狱旧址,记者急切地试图寻找从小就非常景仰的江姐的一些历史陈迹。受影视作品影响,我心中的江姐一直是一位身材高大、一身正气、大义凛然的巾帼形象。在女牢二室,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何玲主任却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答案,“江姐是艺术形象化了的烈士形象。她主要的原型是江竹筠烈士,同时身上又集中了李青林、彭崇碧、左绍英等女英烈的光辉事迹。”
何玲主任还揭秘:现实中的江姐――江竹筠烈士,也不像你们从电影、电视中看到的那样高大,她身高只有1.49米。但就是这位身材娇小、看似嬴弱的女子,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1948年6月,由于叛徒出卖,江竹筠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急欲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破获领导川东暴动的党组织和重庆中共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竹筠没有丝毫害怕,蔑视地说:“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对敌人江竹筠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但她也是一位普遍女性,一位孩子的母亲,对自己的儿子彭云,他却有着无限爱恋,表现出一位革命者的大爱亲情。作为研究红岩英烈历史十几年的何玲感慨地说,她最震撼的不是江竹筠在狱中英勇不屈的事迹,而是她快就义前在狱中写给儿子彭云的一封遗书。从中可以看出作为妻子、母亲的江竹筠最真切的感受。因此她每读一次都要热泪纵横。在女牢二室的墙上就有这份遗书的翻拍照片,何玲眼含热泪动情地念道:“假若不幸的话,云儿 (江姐和丈夫彭咏梧的孩子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骄养,粗服淡饭足矣……”我仔细看后发现,遗书字迹相当潦草,不时出现涂改墨迹,可见当时江竹筠心中对孩子的牵挂之情。人们都认为革命志士是钢铁铸成,其实英雄也有温柔的一面,江竹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除了革命事业外,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就在何玲主任为我们讲解江竹筠英勇故事时,不足10平方的房子,被川流不息的游客挤得水泄不通。大家都在认真听讲,有几位女性感动地流下了眼泪,一位在重庆上大学的女学生感叹说“以前虽然知道江姐的很多故事,但今天才知道真实的江姐原来是这样,她令我更加佩服,更加尊敬!”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