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海:红军长征前 蒋介石铁桶围剿计划外泄始末 |
www.sinoca.com 2011-05-05 人民政协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身负重任的“乞丐”
从德安到瑞金,中间要经过永修、新建、南昌、丰城、崇仁、乐安、宁都、石城八个县市,几乎纵贯大半个江西,即使在大道通途的今天坐汽车也要走两天,一路上高山急流阻隔、狼虫虎豹出没,敌军关卡重重自不必说,单是靠一个人的两条腿在几天之内走完这将近两千里山路在今天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首先,他不能快走。快走就会带来麻烦,白军对那些急匆匆赶路的人总要首先产生怀疑,更何况,快走也不适合他的身份,他是一个教书先生,教书先生不会有什么急事,通常都是亦步亦趋,一副手无缚鸡之力的样子,何况他这样一个羸弱文雅的教书先生呢?每当这时,他便心急如焚,总要在晚上夜幕降临之后,用在山上的一夜疾走来弥补上白天耽误的时间。
越接近瑞金,他越感到自己的身份必须改变了。当初三个人共同决定他扮作教书先生,是因为他的气质最接近教书人。况且他无论如何不能扮成农民,一个操着浓重闽西客家腔的农民是没有理由出现在赣北德安的。但现在离瑞金越来越近,教书人的身份就显得越来越别扭,要知道,红军中凡有教书身份的,常常是大官,白军对知识分子身份的人因此格外注意。经过几个昼夜的劳碌奔波,一个衣衫破碎却拿着四本学生字典的教书人几乎等于将自己的可疑双手捧了去送给敌人。
后来在宁都关卡遇到的麻烦促使项与年下了决心。这天宁都关卡的盘查似乎格外严。在关卡前敌人要求行人一一打开自己的行李和挑子,遇上柴捆都要用刺刀捅过才放行。项与年注意到,离检查到他还有十几个人的时候,一个白军少尉就已经注意到了他。没有等到轮到自己,他就取下随身携带的布袋,在里面翻来翻去地折腾起来。他似乎很焦急,一边翻,嘴里一边“咝咝”地痛苦地吸着气。
白军军官走过来,走到项与年跟前站住了。他要看看这个可疑的教书人想翻出点什么。
这个“教书先生”什么都没翻出来。后来他索性将布袋拎了个底朝天,哗啦一声,布袋里所有的东西被一无遗漏地抖落到地上:毛巾、牙杯、牙刷、牙膏、四本学生字典,还有一个装着水的小瓶子。瓶子很小,一根小指头那般细。
“教书先生”拾起小瓶子,倒了一点水在自己牙上,然后尴尬地朝白军军官笑了笑,用地道的连城客家话说:
“牙痛不是病,痛死莫人问。”
这句话简直如同灵丹妙药,那军官紧绷的脸一下就放松了,换了温和的口气问:
“你是做么事的,到哪里去?”
“教书先生”故做惊喜状:“哇呀,老总家是汀州?”
项与年的样子做得极像,其实他是从那少尉和士兵的对话中知道的。
白军军官问:“你呢?连城?怎么跑到这边来?”闽西人对自己的客家口音格外敏感,尤其是在家乡之外。闽西客家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极具团结精神,只要对方不是对头,那就是朋友。
项与年一边往布袋里捡回那些零碎,一边愁眉苦脸地回答军官的提问:“莫讲了号,怎么跑到这边?连城那个地方你是晓得的,除了地瓜什么也莫,呆得人住么?识些个字,在新建教书,家里又讲爷病,赶回连城去看看,做得贼死赚几个钱,全笃笃丢在路上!”
从新建回连城,宁都是必经关卡,项与年就这么信口胡诌着,在白军军官眼皮子底下把那四本字典重又塞回了布袋。过了宁都哨卡,项与年决定立即改变身份。在翻过两座山后,他快步走入一片密林。
他靠坐在一株巨大的白皮案树下,从布袋里摸出了那四本学生字典,在其中一本学生字典中间取出一张纸。这是一张专门秘密抄录文件时用的薄纸。这是临行前和卢志英他们商量计划过的第二方案,若遇紧急情况,不能保证将文件全部内容交中央时,就将文件内容择概要密写到这张纸上,然后将四本字典扔掉。
项与年从口袋中掏出一支比芦秆还细的短短的笔,飞快地将文件内容密录到薄纱纸上,接着,把薄纱纸叠成一寸大小,埋在自己鞋底。
忙完所有这些,他从布袋里取出一块砖头。又撕破衣袖的边缝,从里面取出一粒吗啡吞了下去。然后托起砖头,狠狠地砸向自己的面门!
霎时鲜血迸溅,四颗门齿掉到地上。
两个时辰后,一个“乞丐”出现在梅江的悬崖边。这个“乞丐”像是刚刚从一场巨大的痛苦中挣扎出来,他蓬头垢面,衣衫破碎,面门歪斜青肿,嘴流血涎,丑陋不堪。“乞丐”将一个布袋投向江流的最深处,然后向远方走去。饿了就啃几口干粮,咀嚼时的表情使他更加面目狰狞,渴了就喝几口山泉,实在困了就倒在树下睡一会儿,每当他发现四周无人时就疾走如飞。
这封系着一个国民党员三个共产党员以及八万红军生命的绝密情报终于由项与年亲手交到红军总政委、“最高三人团”成员之一的周恩来手中。10月 21日,也就是蒋介石的庐山牯岭军事会议召开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八万中央红军赶在敌军“铁桶围剿”包围态势完成之前,撤离了江西根据地大步向西,踏上了两万五千里漫漫征途。
链接
项与年:原名项廷椿,后化名梁明德,福建省连城县朋口乡人。1925年在浙江石甲小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由组织派往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 等地,担任党的支部书记,发展党员,建立组织,进行秘密革命活动。1927年回国,以南京华侨事务委员会科长的公开身份为掩护,在上海勃生路(今长寿路) 创办复炎小学,自任校长,而实际是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工作。后党中央机关从沪迁往江西革命根据地,项与年继续留沪从事地下活动,担任上海与苏区的秘密情报联络工作。1933年底,接受组织安排,改名梁明德,几经辗转,在江西省赣北保安司令部任机要秘书。
莫雄:字志昂,又名莫寅,祖籍广东英德县菇乡拱桥头莫屋村。他16岁加入了同盟会,并接受指示,设法加入新军进行策反工作。在民国期间的数十年戎马生涯中,转战宁、泸、赣、闽、滇、黔、粤各地,骁勇善战,屡建战功,参加过著名的黄花岗起义、护国讨袁、讨伐陈炯明和北伐战争,历任连、营、团、旅、保安司令、师长等职。在国民党中有“莫大哥”之称。1934年1月,蒋介石任命莫雄出任赣北第四行政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中共上海特科派卢志英、项与年、刘哑佛等多名地下党员在莫雄身边工作,并担任要职。当时蒋介石在德国顾问指导下制定了一个庞大的《铁桶合围计划》,准备一举歼灭中央红军。因为庐山正处于德安地区,所以莫雄也参加了军事会议并获得了详细的计划,他冒着生命危险把计划交给了地下党。在他司令部里工作的地下党员项与年,赴苏区把计划交给了中共中央。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