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被朱基称为“国宝”,89岁的吴孟超仍活跃在手术室。
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被朱镕基称为“国宝”,89岁的他仍活跃在手术室
4月13日,89岁的吴孟超戴着高度老花镜,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手术台上工作,动作轻松自如。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 人物简介
吴孟超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1922年8月生于福建,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肝胆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师从中国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擅长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1958年的一个昏暗的午后。36岁的外科医生吴孟超对未来充满迷惘。他与“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拉起家常。
当裘法祖说到中国肝脏外科还是一片空白时,吴孟超忽然眼界大开,手术刀似乎成为一把钥匙,打开了他与一个个庄严生命的联接。
在随后的日子里,吴孟超的生活便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肝病和荣誉。
1959年,他创立中国人肝脏“五叶四段”理论;1960年他主刀完成国内第一例肝脏切除术;随后他开创了肝脏外科手术止血方法先河。数十年的坚持让他在手术台上割下了万余颗各式各样的肿瘤。
如今,这位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创始人的老人,先后获得了中科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无数荣誉。
对此他并不在意,老人只希望坚持自己的手术生涯,直到胳膊再也拿不起手术刀。
“我只想为病人手术,而且我也喜欢这些。”他说,我是军医,我的敌人就是肝癌。
长年手术,手指变形
吴孟超已做过14000余例手术,切除过各种肿瘤,如今他遇到复杂病例,仍会眼睛放光
4月16日,无影灯下,89岁的吴孟超捏着手术刀,裹在青色手术服里的他,身体前倾,瞳孔收缩。他的手在病人腹腔里游走。剪刀、钳子、缝线、剥离、切除、结扎,40分钟后――“砰”一个拳头大小的肿瘤被扔进托盘。
这样的手术,吴孟超已做了14000余例。几十年,他每天几乎都要站着,切除各种肿瘤。
吴孟超一头白发,戴着花镜。他的手指因长年手术已经变形。他常念叨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但老人依旧对手术保持着热情。
见到复杂的肿瘤,他眼睛会放光。在消毒池旁,将每一个指甲的缝隙反复清洗后,走进手术室。
耗时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的手术也从未消退老人的热情。经历一次次能让年轻人腰酸背疼的手术后,他还会坐在椅子上,微笑着向医生们讲述,有关肝脏和各种肿瘤的故事。
吴孟超是一位人生中充满传奇的老人。他很有主见,甚至有些固执,常做一些别人不敢尝试的手术。他的生活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肝脏和大小不一的肿瘤。
吴佩煜是吴孟超的妻子,是位爱说笑的医科老教授,今年89岁。在她的记忆里,丈夫有两少,在家的时间少,在家和亲人拉家常的时间少。
“有一次为了做标本,几个月没回家。我心疼,去实验室看他。”她说,“结果我在实验室呆了半天,他只和我打了一声招呼。”
只要提起肝病,吴孟超就会眉飞色舞。
“从我做医生那天起,我就爱上了这个职业,我知道我的一生都属于手术室和病人。”吴孟超说,“有什么职业能让你感到,如此地接近生命,并延续他呢?”
朱镕基称他“国宝”
吴孟超曾完成多个世界首例的肝病手术,83岁时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军医吴孟超在上海生活了68年。可他对这座城市却显得异常陌生。
2011年4月的一天,一位医生与他聊起了九亭镇(位于上海松江区)发生的一件新闻。吴与前者讨论了一阵后,忽然抬起头,盯着对方问“九亭在哪儿?难道在上海?”
吴孟超没时间在上海遛弯,他要不停地为病人看病,几十年来在东方肝胆医院,几乎每一个日出日落的日子,大楼里的医患人员都会看见吴孟超的身影。
朱镕基把吴孟超称作国宝。对此,医生们说,是啊,有谁能够用一生的时间去关注同一个领域呢?
早在1963年,吴孟超就成功完成世界首例中肝页切除术。30年后,他又成功进行了世界首例腹腔镜下的肝癌切除术。
30年前,在国家的要求下,吴孟超设立了有关肝胆外科的研究生培养点。多年努力后,老人仅培养的博士和博士后就有78名。这些人已成为肝脏外科的精英力量。如今,难以计数的医生正捧着他书写的教材为患者诊断疾病。
吴孟超额头微秃,嗓音洪亮。他喜欢穿黑皮鞋,绿军装,口袋里常年放着两副眼镜。
2005年,83岁的吴孟超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证书,他的荣誉接近顶峰。
威廉姆斯曾任国际肝胆胰协会主席,他在评价吴孟超时,毫不吝惜赞美之词。他说,吴孟超的成就让国际上的所有同行都充满了敬佩。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