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海钩沉:毛泽东为何批准儿子毛岸英赴朝鲜战场? |
www.sinoca.com 2011-04-07 薛锋的博客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1950年6月25日,新中国成立刚刚八个月,朝鲜战争突然爆发。为了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与世界最强大的美国军队作战。10月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前夕,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缨入朝参战。当许多人都出来劝毛泽东出面阻止时,毛泽东却回答:“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毛岸英,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1922年10月24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8岁时,因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被关进牢房。9岁时,母亲杨开慧牺牲,后在2地下党组织安排下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因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
1936年,辗转到达延安后,被安排送往苏联学习,先后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后来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曾转战欧洲战场。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后,遵照毛泽东“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全国解放初期,他还担任过北京机器总厂党委副书记。
毛岸英虽是毛泽东的儿子,但是从来没有因自己是领袖的儿子而高人一等,欺压百姓,相反他总是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劳动群众打成一片。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十分关心战争进展情况,积极主动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0年10月19日,毛岸英在得到毛泽东支持后,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入朝。入朝后,担任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据史料记载,在志愿军司令部里,除了彭德怀等少数领导了解他的身世外,其他人都只是知道这是一个活泼、朴实、能干的年轻人。
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开始。位于朝鲜平安北道大榆洞的志愿军司令部发报频繁,美军据此认为这里有志愿军的重要机关,遂派大批飞机前往轰炸。4架野马式战斗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就在毛岸英牺牲当天,有人便提出要把遗体运回国内。彭德怀虽然难过得一天没吃饭,但还是决定就地安葬。后来,彭德怀又提出为他立碑,说明他自愿参加志愿军的经过,“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毛泽东在与彭德怀见面时也强调“岸英是志愿军的一名普通战士”,并说“你们做得对”。
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这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的第六位亲人。
1951年3月,毛泽东在与周世钊谈话中说:“当然你说如果我不派他去朝鲜战场上,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极主张派兵出国的,因为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我的这个动议,在中央政治局的会上,最后得到了党中央的赞同,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要抗美援朝,我们不只是物资的援助,金日成同志的告急电报是明写的‘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要作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上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岸英是个年轻人,他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去农村劳动锻炼过,这是很不够的,一个人最好的成长环境就是艰苦!在战斗中成长要比任何其他环境来得更严更快。基于这些原因,我就派他去朝鲜了。”
毛岸英牺牲以后,当时有人提议要把他的尸体运回国来安葬。毛泽东没有同意。毛泽东说:“毛岸英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为保家卫国而死的,就把他安葬在朝鲜的国土上,让他显示中朝人民的友谊,让中朝人民的友谊万古常青。”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后,并没有同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罗盛教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们一样被广为宣传和赞颂,直接导致了国内许多人对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的事情所知甚少,国内媒体的报道也是在经历过较长一个时期之后,大概是从毛泽东逝世之后开始才陆续予以报道的,这可能跟毛泽东本人不同意大力宣传有关,由此更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那不同寻常的伟大之处。
据我所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之际,许多人对于应征入伍赴朝作战虽然热情很高,但也持以某种恐惧心理,在民间尤其是在个别基层农村里,也曾出现过一些程度不同地逃避的现象。恰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毛岸英十分理解其父毛泽东提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英明决策的深刻含义,舍弃在国内和平温馨的生活,特别是离开新婚不到一年的妻子,主动请求赴朝作战,其本身就已经显示出十分可贵的带头和示范作用;而此举得到了毛泽东的批准同意,这就更让人们所敬仰、钦佩和感动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