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面条”曾是解放军大部分基层部队中惯例的“病号饭”
“鸡蛋面条”为何长盛不衰
最近,当了8年兵的班长张静遇到一件挠头事儿:刚下连的新战士小金发高烧,当张班长照惯例端着热腾腾的“病号饭”――鸡蛋面条到他病床前时,小金却不动筷子。问他想吃点啥,“能不能弄一份比萨饼?”小金的回答让这位老班长感到有些意外。无独有偶,没过多久,一名得重感冒的“90后”新战士提出想吃汉堡,也让他“抓了瞎”。
类似的事情在其他连队同样发生过。笔者随机对一些老兵进行了采访。提起“病号饭”,该团一营下士韩军伟一脸无奈:“入伍3年我生过5次病,每次都吃鸡蛋面条,看着就没胃口。”接着他又补充:“鸡蛋面条还达不到正常的单兵伙食标准,更别说病号了,吃着心里头憋屈。”当笔者问他想吃点什么时,小韩腼腆地说,就想喝碗热腾腾的鸡汤。
不仅如此,中士程铭一提起鸡蛋面条就摇头。小程是江西人,天生就对面食不感兴趣,没想到生病后,炊事班给他做的“病号饭”是鸡蛋面条。碍于情面,他只象征性地动了动筷子,随口说了句:“都啥年代了,‘病号饭’咋就不能变一变?”炊事员也一脸不高兴:“能做成这样不错了。”
在调查的5个连队中,有3个连队的“病号饭”多少年来就是鸡蛋面条。为什么“鸡蛋面条”病号饭长盛不衰呢?司务长徐新星这样解释:“鸡蛋面条易于消化,另外连队食堂大锅大灶,做小锅饭不方便,来点鸡蛋面条方便又快捷。”
采访中,笔者也发现,部分带兵骨干对“病号饭”也存在认识误区。有近一半的带兵骨干认为令战士满意的“病号饭”对密切官兵关系、加速恢复病情能起到较好的作用;而有的骨干则认为“病号饭”费力劳神不说,也不见得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做不做关系不大;还有的骨干认为,新战士提出吃洋快餐等要求,是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的表现,应进行批评教育。
什么样的“病号饭”受欢迎
做好“病号饭”是我军的光荣传统,它体现了干部对战士的关心和爱护。然而,有时辛辛苦苦做了“病号饭”,战士却不喜欢吃。那么,战士喜欢什么样的“病号饭”呢?
适合的口味。比如南方人爱吃米,北方人爱吃面,四川人爱吃辣,东北人爱吃咸,十人十口味。人生病时,嘴又特别挑剔。“战士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是“四个知道”的基本内容,只要平时用心观察,战士的饮食习惯还是不难掌握的,做“病号饭”前,可征求病人的意见。
必需的养分。不同的病症需要不同的药物,同样,不同的病症也需要补入不同的养分。比如,有的缺少维生素A,有的缺少维生素C,有的则缺少热量,这就要求带兵人不仅要了解战士的病症,还要虚心向医生请教,使“病号饭”能补入他们体内所需的养分。
温馨的氛围。凡是生过病的人都有这种感觉,病人并没有多少食欲,温暖和关心才是病人最需要的。因此,带兵人要在把“病号饭”端上来的同时,带上对战士的关心和呵护,送上亲人般的那份温暖和亲情。
做好“病号饭套餐”解兵忧
“病号饭”该如何去做?有没有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围绕这一问题,该团专门展开了研究。政委沈斌说:“做好‘病号饭’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上到团机关、下至营连都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破解这个难题。”
为做好“病号饭”创造条件。这个团专门邀请地方营养师前来授课,介绍膳食搭配、营养平衡等方面的知识;为各营食堂购买了煤气灶、煲汤用的瓦罐等炊具;挖潜新型炊具的功能, 丰富“病号饭”的内容。
制订可选的“病号饭套餐”。他们根据患病战士的需求和医学特点,邀请营养专家制订了一系列“病号饭套餐”。该套餐分中餐、西餐、点心、饮料四大类,涵盖32个菜式、11类粥品、12种面点和9款调制饮料。不同病情、不同口味的官兵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嘴肿、拔牙的同志,可以选择面糊、牛奶、果汁等流质食品;患消化道疾病的同志,可以选择稀粥、面片汤加一些肉糜、肉松等易消化的食物;骨折类“病号”的“病号饭”则可选择排骨汤,加强补钙促进骨骼愈合。
该团团长李军强介绍说,现在团里要求各级尽量创造条件满足生病官兵对饮食的需求,并定期进行检查讲评。
在尽量满足官兵对“病号饭”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他们对不便或不宜满足的个别要求,主动做好解释说明工作。让官兵明白,军队毕竟是战斗集体,不可能满足所有个性需求。即使在家里,也不可能想吃啥就吃啥。
编辑点评:
为“对症下饭”叫好
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部队伙食水平大幅提高,病号饭的花样品种也应该与时俱进。作为带兵人,要在“病号饭”的营养性、可口性上下功夫,按医嘱和战士的实际需求,做到“对症下饭”、营养搭配,确保病号能够吃饱、吃好、吃出健康来。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