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等国军事介入北非石油储量第一的利比亚,“都是为了石油”的论调一时间甚嚣尘上。虽然国际关系史上并不缺乏拿石油做筹码的案例,但近年来,尤其是第二次海湾战争告诉世人,石油战略并不是强取豪夺这么简单。
20世纪70年代后,石油曾为阿拉伯制衡西方“利器”
虽然在二战期间,石油曾显现战略物资的价值,但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生产和消费上的分离效应在上世纪60年代才后逐渐得以显现。1969年9月,卡扎菲推翻了亲西方的伊德里斯国王,随即要求石油公司提价并获成功。伊斯兰世界第一次通过提价来增加收入,跨国石油公司单方面定价权也被打破,中东的穆斯林国家,也开始纷纷效仿。
1973年的“十月战争”,石油作为武器登上历史舞台,作为一种新的权力方式,它所改变的世界直接而迅速。仅仅8年时间,1981年,石油价格由曾经的2.12美元,一路飙升到36~40美元。让对中东石油有着严重依赖的欧洲苦不堪言。
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后,“石油动机论”逢战必出
如果说在80年代以前,石油消费结构并不过分依赖中东的美国对于伊斯兰世界的讨价行为并未有太多影响的话,那么十年之后,这一景象被彻底改观。进口石油占到消费总量50%以上的美国,对萨达姆的行为不能坐视不管,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美国政府官员甚至保守媒体都毫不讳言石油因素。从此,“出兵为了石油”这样的论调开始见诸各国报刊,并在阴谋论和民族主义的情绪煽动下升华发酵。[详细]
2003年的第二次海湾战争,美国对伊动武的坚决态度,伴随着911后国际原油价格的起起伏伏,加之伊拉克那令各国垂涎的石油探明储量,“石油动机”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传言消散后令观者确信无疑。但接下来的一切,却似乎有些出人意料。
《石油战争》是阴谋论的集大成之作,目前中文世界流行的石油阴谋论点多出自此书
伊战之后,中石油获得首个石油合作项目,与BP携手获得伊拉克最大油田开采权
2009年3月13日,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上举行的开工仪式让此前持续数年的“美国将全权处置伊拉克石油资源”的论调灰飞烟灭。由中石油与北方工业公司合资组建的“中国绿洲石油公司 ”成为了伊拉克战后第一单对外石油合作项目最后的赢家。
同年10月,中石油和BP的联合体拿下伊拉克最大油田鲁迈拉油田,两轮竞标下来,中石油不仅一跃成为在伊拉克运营的最大外国石油公司,而且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当时的全球石油利益格局。而仅仅在此前两年,悲观情绪还笼罩着中国石油圈,不少人认为伊拉克资源早被西方国际石油公司“预定”,“走出去”不足20年的中国石油充其量只是配角。
中石油伊拉克开采区内执勤的武警
“ 石油是伊拉克最重要的资源,也是伊拉克最大的利益所在,在这个对伊拉克至关重要的议题上,伊拉克政权倾尽全力也要保持住决策权和控制权。而另一方面,石油却并非美国在伊拉克的最大利益。 ――王烁,财新传媒主编、《新世纪》周刊主编
战争过后,石油的控制权依然在新政权手中
2009年6月30日,伊拉克政府就八个油气田的长期开发向通过资格初审的31家国际石油企业公开招标。为阻止交易过程中发生腐败行动,这次招标会采用了全国直播的方法。每家竞标公司斟酌每个拍卖项目的时间只有20分钟。英语、荷兰语、汉语、俄罗斯语和泰国语都出现在拍卖现场。
当日的竞标有两大核心,一是稳定的高峰产量,二是相对较低的“桶油报酬”(伊拉克提供给开采方的低价回赎石油报价)。谁承诺的高峰产量更高,要求支付的桶油报酬更低,谁就能成功中标。一开始埃克森美孚报出了310万桶的高峰产量,获得了优先谈判权,但随后由于其4.8美金的桶油报酬与伊拉克石油部提出的2美元相去甚远便主动放弃。最终由于中石油方呈报的3.99美金最为接近,中石油最终如愿以偿。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竞标中,由于其他各方都认为伊拉克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八个油气田项目也只有中石油一家成行。
伊拉克出口并不依附于美国,油价与OPEC接轨
伊拉克政府在09年制定了增产规划,按其规划,两轮招标中的中标油田按计划开发,伊拉克在未来7年可以将原油产量提高到与沙特和俄罗斯相当的1200万桶/日。分析人士一度认为,伊政府的增产计划若能顺利实现,将会大大削弱伊朗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地位,对世界石油格局产生影响。
可到了10年,伊拉克口吻忽然转变,将1200万桶的目标降低至800万桶/日。伊拉克石油部官员在回应质询时婉转表示,伊拉克作为OPEC成员国,将捍卫OPEC对国际油价的控制力,不能无视限产配额,造成油价下跌。在石油专家们看来,伊拉克政府认识到需要维护他与OPEC其他成员国,尤其是沙特的关系。
美国在伊拉克的花费超过2万亿,反战背景的经济学家则估计高达5万亿。
美国的能源安全观:全球供应链不断就是稳定
一国的石油安全战略,不在直接控制石油资源本身,也不在本国石油公司去采油,更不是要靠自己的航运公司把油运回国,由本国炼厂炼化,甚至也不在能否控制石油价格上。美国的能源安全战略载明在各种能源战略白皮书给能源安全做了最好的脚注:保障全球能源供给稳定,不受扰乱。
全球能源市场伴随OPEC的发展在90年代已经形成,今天的石油也成为大宗商品之一,市场机制作用下,只要能保证市场能源供给稳定,就可以在全球市场上获得石油,不论谁把石油采出来,投放在国际市场上,美国就有能力以市场价格获得它。
全球石油格局已定,加入供应的国家越多越安全
保障全球供应链的美国能源战略并非出自利他动机,却在市场机制下实现了利他效果。美国会致力于维持产油国稳定,会维护海运线的畅通。而其他国家也利益均沾,中石油在伊拉克的经历便作出了最好诠释。至于利比亚和伊朗这种非民主国家,在全球市场下,除了接受游戏规则别无他路。石油的生产和消费格局,已经实现了一种分布式格局:加入的国家越多,它就越安全。
OPEC在石油供应链上的角色并非美国所能改变。一味高价对IPEC也会带来伤害。
目前看来,西方世界并非是冲着利比亚的石油而向卡扎菲开刀,从投入产出上来看,用武力夺取能源能源控制权是笔只赔不赚的买卖,在全球石油市场日渐成熟的今天,保证市场规则和供应渠道的畅通才是解决现阶段能源问题的最佳途径。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