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解放军红旗-12新型地空导弹训练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2月20日文章,原题:俾斯麦是中国需要的人吗? 一个以俾斯麦外交政策为模式的中国有资格成为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世界秩序中“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吗?除非忽略确立德国主导欧洲秩序所付出的代价、铁血首相的手段以及在其离任后降临到欧洲头上的遭遇,才有可能。
德国当年的统一及所带来的后果更多是值得后人警戒而非仿效的榜样。但西方的中国观察家仍热衷这个话题。那些对中国野心心存疑虑的人警告称,正如德国将欧洲推到一战边缘,一个强大的中国会扰乱地区力量平衡,引发亚洲激烈竞赛;乐观的人则表示,俾斯麦的良性、低调战略使欧洲维持了20年和平。一个沉迷于俾斯麦的北京将尽其所能推动与亚洲国家合作,打消外界对其实力和意图的担忧。许多中国人认为,俾斯麦提供了可供效仿的例子。德中超乎寻常的相似经历是铁血首相令一些人着迷的原因。他们认为中国应在世界范围复制俾斯麦成就,以确立牢不可破的地位。中国战略学者对俾斯麦的热衷也许并不普遍,但北京无疑正研究德国历史并从中汲取灵感。
俾斯麦发动的魅力攻势修补了德国作为劫掠者的形象,减轻了外界对德进攻性的担忧。这就如同近年来的北京,将一个崛起的中国描述为亚洲国家不应惧怕的良性大国。但猜测中国未来的西方观察家不应为此感到宽慰。的确,俾斯麦推行了旨在保持欧洲现状的外交政策,但这是在摧毁旧有体制、确立对德有利的体系后才这样做的。按俾斯麦方式行事的中国,将乐于摧毁现有国际体系。但任何一个替代体系都不会像现有体系一样令亚洲受益,一个新的亚洲秩序有可能像德意志体系一样脆弱不堪。
中国决策者们或许正在发展有形力量,但亨利・基辛格认为,北京并没摧毁美国主导的现有秩序的意愿。另有学者则认为,中国的进程已经开始,数十年遵循“韬光养晦”策略后,北京启动了旨在重塑全球体制的“走出去”战略。它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在改变世界。它已成了一支革命性力量。确保其自然资源的供应不仅需要精密的贸易和发展战略,还需要更广阔的军事战略。
将中国视为俾斯麦式的力量,这是一种可能性。但北京的目标或许更为有限。它可能只是试图在地区层面复制俾斯麦的成功,但并不触及美国主导的更为庞大的体系。如此一来,中国就成了国际关系学者们所说的“修正主义”力量,试图按其利益(部分)调整体系,而非全盘颠覆。即便如此,亚洲秩序也将朝着不利于美国及其盟友的方向改变。华盛顿、东京和其他亚洲国家不应轻视这种可能性。铁血首相给中国观察家们提供了绘制北京外交和战略轨迹的工具。中国学者和官员如何理解其中利弊将给其未来外交带来影响。(作者詹姆斯・霍尔姆斯为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副教授,伊文译)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