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朝鲜日报》2月11日发表文章,题为《脱韬光养晦尚早 中国内部警惕强硬外交》,作者为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崔有植。文章摘编如下: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对周边国家的重视程度在降低。中国必须重视周边国家,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避免美国这样的大国插手其中的事务。”
“不能因为经济力量提高了就放弃韬光养晦。不能因为受到外部攻击就倒下,更不能因为自己骄傲自满而毁灭。”
这是《人民日报》等中国官方媒体最近刊登的中国国内专家的发言。去年,中国凭借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推行“强硬外交”,同周边国家不断发生冲突,而进入新年以后,中国国内陆续出现反省去年强硬外交路线的声音。
资料图: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
另外还有很多人呼吁恢复“韬光养晦”。韬光养晦是中国前最高领导人邓小平的遗训,代表了中国30年改革开放期的实用主义外交。从金融危机发生后的2009年开始,中国将外交路线从“韬光养晦”转换为“大国崛起”。
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8日刊登了题为《中国走向“大外交”》的专家座谈。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李群英在座谈中指责了中国近来采取的强硬外交路线。李群英指出:“最近,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对周边国家的重视程度在降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摩擦和矛盾不断出现,几乎同时中国跟日本、韩国、东南亚的关系进入了不良局面,中印关系也没什么大的突破,就连俄罗斯的外交重点从去年开始也转向了西方,这就为美国插手中国周边事务创造了条件。”
中国新闻社发行的《中国新闻周刊》上月22日特别报道了中国国内外专家提出的“不应放弃韬光养晦”的主张。中国外交部下属外交学院教授周尊南主张说:“过去三十年间,正是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为中国赢得了经济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和空间。不能因为经济力量提高了就将其放弃。”
去年主导中国强硬外交路线的军方和部分官方媒体也发出了类似的声音。中国军事理论家、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朱成虎(人民解放军少将)6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称:“各国都在推进军事现代化,唯独中国遭受非议。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带动外部世界参与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从而使‘中国军事威胁论’失去滋生的土壤。”
此前曾以网民的民族主义舆论为基础发表强硬言论的《环球时报》也于1日发表社论称,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相当实力的国家,但在自然灾害、消除国内不满、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呼吁中国保持一颗平常心。
北京外交界有分析称,中国去年同美国等周边国家发生矛盾与冲突的过程中,看到了局限性。中国切实感受到,美国虽然是衰退的大国,但在经济和军事力量方面,仍然是中国难以匹敌的对手。另外,如果在没有明确的外交理念的情况下,根据状况不断采取强硬措施,无法发挥灵活性。有人对这一点进行了反省。
但是,这种警惕能否使政策发生变化还是未知数。北京外交界一位消息人士表示:“中国国内确实出现了对强硬外交路线的反省。但如果发生类似去年下半年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领土纠纷的突发事件,强硬论会再次抬头。”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