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航母在二战中战功卓著、大出风头,一举登上“海上霸主”宝座。此后,便屡受大国推崇。事实与经验表明,世界强国和世界大国必然要有坚定发展和成熟运用航母的战略与理念。囿于中小型舰艇发展的海上力量,难以满足有效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海洋利益的需要。
资料图:大连造船厂内进行改装施工的瓦良格号航母,外界认为它将是中国拥有的第一艘航母,并推测它最早将于明年下水试航
今年是航母问世100周年。航母在二战中战功卓著、大出风头,一举登上“海上霸主”宝座。此后,便屡受大国推崇,成为解决和处置地区危机、海上冲突乃至各种规模战争的首选兵力兵器。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尤其是有影响的大国,不能没有航母,更不能仅配备数量有限、编组不当、攻防欠缺的航母编队。
熟练地运用航母,美国尤为甚。美国人笃信,航母比之其他任何舰艇都有着不可比拟的特点与优长:首先,航母编队几乎兼具“全天候”战争行动的功能。通常,航母编队中多伴有各式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核潜艇、战斗支援舰,以及多型舰载机为其“保驾护航”,实施海上联合作战和各种非战争行动。和平时期,航母编队非常适合游弋、航行于世界各大海域,充分显示存在,展示实力;对于友好国家和盟友予以“强力”支持,由其挑头举行双边或多边演习,及时提供海上方向的援助。一旦遇有海啸或地震等自然灾害,距离出事海域最近的航母编队,即可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或出事地点,进行抢险救灾、实施人道主义救援。印尼海啸、海地地震等较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美国等国都及时出动包括航母编队在内的海上兵力,担负抢险救灾行动。而当发生海上危机或局部战争时,航母编队则有效运用攻防兼备的优长,迅速赶赴前沿海域,并及时投入作战。上个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爆发前夕,美国海军率先出动离伊拉克最近的“独立”号航母,为先期夺取海域制空、制海权奠定了基础。
其次,航母编队最适合非战争行动和战争行动的功能转换。航母编队不仅配属有批量各型舰艇及舰载机,而且母舰本身设置有众多的舱室,装设有大量各类武器弹药、食品、药品、油料等物资,以及数千名具有特殊专长的官兵(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编配官兵有5000-6000人)。如此系统、均衡的舰艇、飞机搭配及丰富充足的物资保障供应,使得航母能够以较佳状态在海上实施长时间的巡航或完成各种任务(美国航母编队一般在海上要滞留3-6个月)。数据统计,航母编队在海上各类舰艇编队中,可在最短时间内,由非战争状态迅速“切换”过渡到战争状态;又能从战争状态及时变更为非战争状态。这种功能的转换,状态的变更,并不导致整个航母编队战斗力的下降,可基本保持航母的正常运作。
其实,成熟运用航母,并非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专利”,也往往是地区强国或大国之所长,如法国、英国等国对航母运用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1982年的马岛战争爆发,英国皇家海军便迅速派出由两艘小型航母“无敌”号和“竞技神”号组成的庞大海上编队,远赴万里之遥的马岛海域作战,最终夺占了马岛,舰载机也取得了41:0的战绩。时至今日,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都拥有大小不等、数量多寡的航母。而且上述国家都信誓旦旦,今后还要大力发展各型航母:美国将全力建造10艘新一级“福特”级航母;俄罗斯海军也将研制并建造6艘排水量5万―6万吨的核动力航母;英国与法国也早下了建造6.5万吨或7.5万吨大型航母的决心,并已采取行动(只是眼下财政拮据、经济低迷,建造服役时间有所滞后)。印度更是瞄准了三艘航母的宏大计划在加紧实施。其他地区大国:巴西、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也都把发展航母作为其既定的方针;一些受到宪法制约和条件限制的国家,如日本等国便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办法,通过发展“准航母”的途径,来逐步实现最终发展大中型航母的愿望。
事实与经验表明,无论是世界强国还是世界大国,必然要有坚定发展和成熟运用航母的战略与理念,以及成功转换非战争行动和战争行动的模式与战法。那种只囿于中小型舰艇发展,只紧盯家门口“看家护院”的海上力量,难以适应未来现代化海战的需要,也难以满足有效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国家海洋利益的需要。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