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文章和著作涉及到1950年10月周恩来在抗美援朝战争前夕秘密访问苏联时的情况。关于这段历史,作为翻译随同周恩来访苏的师哲,在其回忆录中写道:讨论是否出兵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没有结束,就派周恩来秘密访问苏联”了。“周恩来离京之后,毛主席做了政治局委员们的工作。他说:我们不能见死不救。政治局的同志见毛主席下了决心,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意见了。”“因为总理正在旅途中,对这一切无从知晓。”因此,周恩来是带着“以不出兵为宜”的意见同斯大林会谈的。师哲在回忆录中还写道:会谈中周恩来谈的时间最长,着重阐明了我们不能出兵的理由。会谈结束的当晚,周恩来收到毛泽东22时(因为时差,莫斯科比北京晚5个小时)的来电,要他将电文内容转告苏联领导人。电文指出:在苏联空军暂时不能出动的情况下,“与高岗、彭德怀二同志及其他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对中国,对朝鲜,对世界都极为有利”。反之,“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宣布出兵朝鲜 周恩来向毛泽东汇报 师哲在回忆录中接着写道:
待周恩来看完电报全文之后,他用双手抱住头,支在桌子上呆了很长时间。当然,他是在思索怎样转这个弯子――因为刚刚表示了坚决不出兵,现在又要说中共中央决定出兵援朝……
对于师哲的这个说法,史学界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师哲回忆是对的,一种认为其回忆不实。
出兵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是毛泽东一生最为艰难的一次决策。20年后,1970年10月10日,毛泽东、周恩来会见金日成,共同回忆了这段曲折的决策过程。为便于读者理解,现将对话择要摘录如下:
毛泽东说:“那个时候,我们虽然摆了五个军在鸭绿江边,可是我们政治局总是定不了,这么一翻,那么一翻,这么一翻,那么一翻,嗯!最后还是决定了。你不帮助,怎么办啊? ”
毛泽东还说:“事情总是这么弯弯曲曲的。在那个时候,因为中国动动摇摇,斯大林也就泄了气了,说:算了吧!后头不是总理去了吗?是带了不出兵的意见去的吧?”
……
毛泽东说:“最后才决定了,国内去了电报,不管苏联出不出空军,我们去。”
这个谈话记录可以证明,师哲的说法与毛泽东的谈话是一致的,周恩来是带着“以不出兵为宜”的意见同斯大林会谈的。
毛泽东与周恩来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决策人,其回忆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本人认为:师哲对这件事的回忆是可信的,周恩来是带着不出兵的意见去的。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