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忧水下霸权:中国潜艇比过去更富攻击性(组图) |
www.sinoca.com 2010-09-17 新华网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中国潜艇正在吊装鱼-6(图片:今日中国防务网站) 中国海军组员载入53-65KE训练鱼雷进入“基洛”级潜艇的发射管之内。 中国海军091型汉级攻击核潜艇海上巡航 中国购自俄罗斯的基洛级潜艇 太平洋:中国会挑战美国的水下霸权吗?
(美)麦肯齐・伊尔格伦 乔恩・罗德贝克 美国传统基金会国家安全问题研究员
自冷战结束以来,潜艇力量及其部署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上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安排其海军的绝大多数潜艇退役,美国也逐步削减了潜艇力量规模。在美国减少潜艇数量的同时,中国却在加速扩充潜艇力量的规模并不断提高其质量。自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已大幅扩充了海军实力,其潜艇力量的发展尤为迅猛,1995年以来已有数十艘高速潜艇服役;而在同一时期美国海军的攻击型潜艇数量却下降至53艘,预计到2028年将进一步下降至41艘。面对当前的作战需求,美军潜艇力量规模已处于捉襟见肘的窘境。如不采取措施尽快扭转下滑趋势,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优势将会不断下降,这不可避免地会给美国及其盟友带来政治和经济风险。
美国潜艇力量优势相对下降
美军攻击潜艇力量是美军争夺制海权和谋求海上作战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此方面无法与其他武器装备实现相互替代。诚然,美国海军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作战力量,拥有训练和作战水平最高的潜艇力量,但由于规模不断缩减,使其在面临远洋部署和其他任务需求时处于紧张态势,尤其对其在太平洋地区的水下优势构成威胁。
攻击型潜艇数量日趋萎缩
自1987年到2009年,美国攻击型潜艇的总数从102艘减至53艘,预计在2028年之前将一直处于规模缩小的态势。这始于里根政府时期提出的600艘舰艇计划,该计划要求美国海军部署100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在1991年制定的类似计划中,以老布什为首的政府又将核动力攻击潜艇的部署数量减至80艘,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在1992年发表的一份有关美军规模的研究报告中,又将上述数量进一步压缩至55艘,1997年公布的《四年防务审查报告》则提出部署50艘核动力攻击潜艇的目标。在2001年版《四年防务审查报告》中,核动力攻击潜艇的部署数量增至55艘,而2006年版《四年防务审查报告》又明确了在2012年之前每年建造2艘核动力攻击潜艇,以及将美军60%的潜艇部署至太平洋的目标。在美国海军目前提出的313艘舰艇部署计划中,包括48艘核动力攻击潜艇,而一些富有远见的观察人士对上述数量能否满足美国的防务需求提出了置疑。
1999年,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曾发表过一份名为《潜艇力量结构研究》的报告。该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为了满足美军作战以及情报部门收集情报的需求,美国核动力攻击潜艇最理想的数量是在2015年和2025年应该分别达到68艘和76艘:若核动力攻击潜艇的数量在2015年和2025年分别只达到55艘和62艘,则美国将面临一般性安全风险。然而,美国海军目前仅拥有53艘核动力攻击潜艇,这一数量甚至低于“9.11”事件之前提出的“将会导致一般性安全风险”的规模。虽然美国海军已制定了长期采购计划,但其核动力攻击潜艇力量的部署仍处于无法满足任务需求的紧张状态。从2022年至2033年,美军核动力攻击潜艇的数量将低于48艘,其中2028年和2029年将处于41艘的最低值。
为了缓解未来可能出现的“潜艇力量空白”问题,美国海军正在考虑将“弗吉尼亚”级核动力攻击潜艇的建造时间缩短到60个月,并将“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潜艇的服役寿命延长2年,同时将某些潜艇执行海上部署任务的时间从6个月延长到7个月。若上述措施取得成效,将使美军核动力攻击潜艇的最低数量维持在44艘或45艘。但即便如此,这些举措也只能将美军攻击型潜艇的规模维持在“9.11”事件之前的一般性风险水平。
反潜作战能力受到忽视
美军核动力攻击潜艇规模的不断萎缩,不仅对美国海军维持有效水下威慑的能力形成挑战,而且对该军种的反潜能力也造成了不利影响,其反潜能力已因反潜平台数量的不断减少而逐步下降。美国海军目前拥有173架机龄较老的P-3C型海上巡逻机,作为该机替代型号的P-8A,则要到2013年才开始加入美军现役。美国海军目前还在安排S-3B型“北欧海盗”飞机退役,而这种飞机是该军种目前唯一的远程舰载反潜机,美军目前尚未制定安排该机替代型号服役的计划。
此外,还有学者指出,美国海军目前缺乏类似于“声学监视系统”(SOSUS)的现代化设备。“声学监视系统”是美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为跟踪苏联潜艇而研发的战区级声学探测系统。而这仅仅是美国海军更大范围的作战能力缺陷中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标志之一。在当前的威胁环境中,冷战时期部署的许多系统也仅能发挥有限的作用。例如,冷战时期使用的固定式传感器并没有布设在新世纪以来最易发生冲突的那些地区。
此外,美国海军还须适应不断发展的水下威胁环境。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部署能对美军航母构成威胁的高性能潜艇,从而使美国实施的军事干预行动面临着重大风险。以往一些国家仅能在近岸海域对美军构成有限威胁,而当前它们正在将作战能力投送至海岸线以外的区域,这主要体现在其潜艇向“蓝水”海域部署,以及高性能反舰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作战能力的不断增强。一些在历史上仅拥有地区性军事能力的国家,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不断扩充其海军作战力量的投送范围及影响力。这也要求美国海军继续增强“蓝水”反潜和反弹道导弹能力。
面对重新出现的水下威胁,美国海军也承认其反潜能力正处于萎缩态势,并确定了未来发展高性能传感器和反潜武器的目标。据报道,美军太平洋舰队已经增加了反潜训练内容。美军在采购数量更多的反潜平台(主要是潜艇和远程海上监视飞机)的同时,还有必要持续开展此类重要的反潜演练。
中国潜艇力量的扩充态势
自冷战结束以来,解放军海军的规模得到大幅度扩充,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这种发展态势在潜艇部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据美国国防部公布的2009年度《中国军力报告》称,中国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海军力量,其中包括60艘攻击型潜艇(6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和54艘柴电动力常规潜艇)。在常规潜艇中,一半以上为性能较先进的“基洛”级、“宋”级和“元”级。一位观察人士指出,“中国目前拥有的潜艇数量多于俄罗斯,其建造潜艇的速度令人吃惊。”
潜艇力量的扩充
中国正在努力打造具有可靠作战能力的“蓝水”海军,力求将作战力量投送至远离中国海岸线的海域。有学者指出,外界要想充分了解中国目前发展水下作战能力的巨大活力,就应该注意到以下事实:在2002年至2004年间,中国海军有13艘潜艇下水,而且在同期还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从俄罗斯采购潜艇。实际上,从1995年到2005年,中国共有31艘新式潜艇服役。基于这种发展态势,外界普遍改变了原有的看法,即不再认为“中国在近岸海域部署具了有致命攻击能力的潜艇力量”是无稽之谈,而是不情愿地接受了这种现实。
外界对中国攻击型潜艇未来规模的评估差异较大,其中估计数量最少的为58艘,最多的为88艘,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对以下因素的判断造成的:老式潜艇的退役速度;建造更昂贵的新式核动力攻击潜艇是否会导致潜艇建造总数减少;以及是否会从国外采购数量更多的潜艇等。近年来,中国已经自行设计和建造了4种新式潜艇:“晋”级(094型)弹道导弹潜艇;“商”级(093型)核动力攻击潜艇;“元”级(041/039A型)常规潜艇;以及“宋”级(039/039G型)柴电攻击潜艇。据报道,中国还在研制“商”级的后继型号。中国对潜艇研发和建造的持续投入程度表明,在对解放军海军潜艇力量的未来规模进行评估时,取其上限数量(可能有70艘或更多)将是一种较为现实的判断。
中国海军基洛潜艇吊装鱼雷。
解放军现役的宋级改型常规动力潜艇
接受检阅的中国海军091型核潜艇
039宋级潜艇 巡航次数日渐增多
近年来,中国攻击型潜艇巡航次数的增加趋势也令人瞩目。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分别为2次、6次和12次,这不仅体现了中国海军对训练的高度重视,而且也是向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显示某种意愿,即中国已经是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强国。近期发生的两次事件非常清楚地表明了这种发展趋势。2006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的一艘“宋”级潜艇在冲绳附近与美国海军“小鹰”号相距不到5英里(约8千米)的海域浮上水面,而这一区域已处于由航母护航力量形成的内层防御圈之内。2009年6月11日,一艘中国潜艇在菲律宾外海与美国海军“约翰・麦凯恩”号驱逐舰的拖曳式声呐阵列发生碰撞。无论上述事件是否真实体现了美军反潜能力的局限性以及中国海军潜艇的作战能力,但可以肯定的是,上述事件清晰地表明了中国正在将海上作战力量部署至与海岸线相距更远的海域,而且比过去更富攻击性。
扩充潜艇力量的意图
首先,中国的财富和人口大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使中国有充分的理由大力发展沿海岸线部署的海上威慑力量。
许多安全专家还认为,中国发展潜艇力量的主要目标是强化其迟滞或遏制美国干预台湾问题的能力。自1949年以来,中国一直试图解决台湾问题,并极力杜绝美国对台海两岸关系的干预。1996年,当台海两岸关系处于高度紧张态势时,美国向台湾附近海域派遣了2个航母战斗群,对中国大陆攻击台湾的意图进行威慑。此后,中国开始优先发展可在未来台海冲突中威慑(并在必要情况下迟滞或阻止)美军干预行动的海上阻截能力。美国国防部对此得出的结论是:“采购和研发‘基洛’级、‘宋’级、‘商’级和‘元’级潜艇的做法表明,解放军海军高度重视发展用于海上阻截的水下作战能力。”
解放军海军还可能效仿苏联的海军战略。苏联曾利用核潜艇发展了一支具备进攻能力的远洋海军力量,从而迅速摆脱了所面临的不利地缘战略态势。采取类似战略将使解放军海军突破针对中国大陆的“岛链封锁”。中国在海南岛新建的海军基地进一步强化了解放军海军的作战能力,使海军所属作战力量能够直接进入重要的国际性海上航道,并具备了以隐蔽方式将潜艇部署至南中国海深海海域的潜力。
作为核威慑力量的组成部分,预计中国将建造5艘“晋”级弹道导弹潜艇,每艘该级潜艇将装备12枚能从中国海岸线附近海域打击美国本土的潜射弹道导弹,它们将形成一支可靠的海基核威慑力量。中国可能希望使用部分核动力攻击潜艇掩护弹道导弹潜艇担负核威慑巡航任务。
此外,中国已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要发展成为全球性大国的意图,而核潜艇将是展示其大国地位的最清晰标志之一。一支拥有强大实力的攻击型潜艇力量也将有助于保护中国的全球海运活动。在1993年的“银河”号货轮事件中,当美国坚持要检查被怀疑向伊朗运送化学武器原料的中国货轮时,中国虽然极度愤怒,但是缺乏应对手段,这使中国领导人更加坚定了发展核潜艇的决心。
如何维持美国的水下优势
过去十六年来,在中国迅速扩充潜艇力量的同时,美国决策层不顾作战指挥官们提出的发展水下作战能力的需求,一直在逐步削减潜艇规模。如今美国虽已认识到了力量对比的这种微妙变化,美国海军也在将60%的潜艇部署至太平洋地区,但与增大潜艇规模相比,在潜艇总数不断减少的背景下提高部署比例并非治本之策。为了遏制乃至最终扭转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水下优势的弱化趋势,美国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快建造数量更多的攻击型潜艇。美国应将“弗吉尼亚”级潜艇的采购数量增加至每年至少建造2艘的水平,并确定至少部署60艘高速攻击型潜艇的目标。即便如此,以每年2艘的速度采购潜艇也将低于“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潜艇的退役速度。
有选择地对“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潜艇进行大修和现代化改装,以延长其服役寿命。虽然潜艇大修和现代化改装需要增拨经费,但与大幅度增加潜艇建造数量相比,延长条件较好的老式潜艇的服役寿命可有助于以较低的成本在短期内避免出现“潜艇力量空白”。
安排数量更多的潜艇实施前沿部署。除了目前部署于关岛的3艘核动力攻击潜艇之外,还应将数量更多的潜艇部署至关岛和夏威夷,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部署至日本,这将使它们更靠近最有可能出现部署需求的东亚地区,可最大限度增加部署时间,同时把往返于任务海域与母港之间所需的时间压缩至最低限度。美国海军应该考虑采购数量更多的潜艇补给舰,这将有助于建立临时性前沿基地并使潜艇能够进行人员轮换和补给。
重新评估常规潜艇的价值。美国海军应研究不依赖空气动力的攻击型潜艇的作战效用,以消除战区指挥官的作战需求与可用潜艇规模之间形成的“空白”。从短期看,随着有关国家建造能力的提高,美国可考虑从盟国采购常规潜艇。美国发展常规潜艇力量将有助于提高反潜训练水平,并使美国有能力向台湾出售高性能常规潜艇。
研发和部署水下作战力量倍增器。部署无人水下载具将提高现役水下武器平台的射程和毁伤能力,以及传感器的运行效果。不过,也不应将无人水下载具视为取代攻击型潜艇的武器。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有必要继续部署载人潜艇,同时增强其应对潜在威胁的能力。
增强反潜作战能力。鉴于训练有素的反潜人员往往需要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培训,因此美国反潜能力萎缩的态势尤其令人担忧。美国应确保从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提高反潜能力,尤其是通过加速实施P-8海上巡逻机项目,以及建造数量更多的具备反潜能力的舰艇(包括DDG-1000型驱逐舰或安装拖曳式声呐阵列的改进型DDG-51型驱逐舰),增加反潜平台的数量。
与盟友军队合作提高潜艇和反潜作战能力。包括更频繁地开展多边联合演习和机动行动,实施技术共享以及制定联合作战计划等。增强外国海军的潜艇和反潜作战能力将使美军能够在特定的紧急态势和任务中部署较少的作战力量,从而使美军能够将潜艇力量用于应对其他紧急需求。
通过军事交流鼓励中国在安全事务中提高透明度。中国提高军事透明度将有助于彻底消除或缓解外界对其扩充海军实力的担忧。增加相互了解也将有助于防止或遏制中美军队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