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装甲部队侵入沈阳市
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占领张学良官邸
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占领沈阳兵工厂(当时全国最大的兵工厂)
张学良与蒋介石合影
对于张学良,我们不能因为他发动西安事变使中共得以摆脱困境,不能因为西安事变结束后中国确实停止了内战,一致对外,就对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时的表现轻描淡写,并把责任推给蒋介石。好象当时张学良被国人谴责为 “不抵抗将军、逃跑将军” 是李代桃僵,很冤枉似的。
需要指出的是,若不是斯大林为了苏联的利益(当时斯大林认为蒋介石是抗日的,中国抗战离不了蒋介石的领导,捉蒋会促使中国内战爆发,日本可乘中国内乱迅速打败中国,转而进攻苏联,苏联的战略就是要把日本拖在中国战场)电令中共必须促成张学良、杨虎城释放蒋介石,那西安事变的结果就是扩大内战了:由剿红军变为剿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了。那可是小日本求之不得的。
当时张学良执掌的东北与国民政府仅是名义上的归属关系,东北军权、政权、财权集中于张学良之手。蒋介石和国民政府难以真正对张学良发号施令,更动不了东北军的一兵一卒。当时蒋介石和国民政府能指挥的仅为中东部数省而已。蒋介石后来曾说:“ 事实上东北在九一八以前,仅名义上归属于国民政府,而军权政权财权,俨然独立,至少可说非革命势力范围以内之地。”
现在已经很明确了,过去长期流传的“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纯属谣言,“不抵抗”的命令是张学良自己下的。
张学良自己说: “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和平解决。…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了。” “是咱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藉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我下的指令,与蒋介石无关。” “我是封疆大吏,中东路、九一八事件,对苏、日关系,平时我有自主权,不能说有了事,推卸责任。外间传说我有蒋(介石)先生不抵抗手谕存在于凤至(张的原配夫人)手中,是扯淡。于凤至不是那种人。” “我要郑重地声明,就是关于不抵抗的事情,‘九一八事变’不抵抗,不但书里这样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这是中央的命令,来替我洗刷。不是这样的。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说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绝对不是的。” “这种事情,我不能诿过于他人。这是事实,我要声明的。最要紧的就是这一点。这个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个儿的事情,是我的责任。”
如果按张学良自己说的九一八事变时误判日军只是“挑衅”而下令不抵抗,那么在东三省大部分已沦陷的3个月后(当时东北全境的日军只有4万人),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会议先后明令张学良“对于日军进攻绵州,应尽力之所及积极抵抗...死守锦州”、“如遇侵犯,则抵御之”、“日军攻锦紧急,无论如何,必积极抵抗” (此前蒋介石曾致电张学良,“锦州军队此时切勿撤退。” “航空第一队已令其限3 日内到平(北平),归副司令指挥。” ),张学良竟根本不予理睬,继续将部队撤出东北(听说当时最后一批离开锦州的东北军官兵面朝东北方向跪在车站的地上痛哭不止),又怎么说呢?以锦州为中心的辽宁西部在军事上极为重要。如果辽西保住了,就能够扼守关外门户,就能够有效阻止日军入关继续侵略华北和热河省。然而日军先头部队数百人进入锦州,竟未遭任何抵抗。
此后不久,相当于日本国土面积三倍多、工农业资源极为丰富、工业基础国内先进的东三省全部沦陷,三千万同胞陷于日寇铁蹄之下。由此,东北军名声尽失矣!张学良名声尽失矣!
需要指出的是,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日本政府的行为而只是日本关东军的独断专行。就在事变后不久的9月24日,日本内阁会议还决定了“不将事态进一步扩大”的方针。
然而此后日本关东军轻易占领东三省,极大地助长了日本侵华的嚣张气焰。驻北平的日本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给日本关东军的秘密报告中说:“须知‘9.18’迄今之帝国对华历次作战,中国军因依赖国联,而行无抵抗主义,故皇军得以顺利胜利。……倘彼时中国官民能一致合心而抵抗,则帝国在满(日指东北)之势力,行将陷于重围,一切原料能否供给帝国,一切市场能否销费日货,所有交通要塞、资源工厂能否由帝国保持,偌大地区,偌多人口,能否为帝国所控制,均无确实之把握…。”
如果中国在九一八事变后能够坚决抵抗,东三省决不会轻易沦陷;没有东三省的资源和经济基础,日本就难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张学良下令不抵抗并将东北大军撤出东北,过莫大焉!九一八事变,国耻也!国之奇耻大辱也!
当时东北军是国内装备最好的军队。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坦克部队就是张作霖创建的,而张学良则是中国战史上第一个同时指挥步兵、炮兵、坦克兵和空军进行作战的将领。张学良曾回忆说:东北易帜之初,“我们奉天军(东北军前身)拥有40万兵力,有海军,还有飞机、坦克。蒋介石的嫡系军队不过30万,没有海军和飞机。东北军拥有沈阳兵工厂和军事学校,装备训练自成一体,军事力量很强。” 据张学良的卫士郑景山说,张作霖生前曾训斥张学良:我就是不怕日本子,日本子在南满顶多有1万3,我要打日本子,先叫藏式毅(奉天省省长)召集南满铁路(长春至旅顺)沿线各县县长、公安局长开个会,定个日期,一夜之间就把铁路都给扒了,咱东北军有30万,重兵先占领旅顺大连,1万多日本子就交待了,咱怕日本子干啥呢?(萨苏《张学良父子二三事》)
九一八事变日军一日之内占领沈阳后及东三省迅速沦陷后,东北民间传曰:大帅(张作霖)若在,必不至此!“小六子”(张学良的乳名)太不成器!
精忠报国是军人的天职,守土杀敌是军人的本分。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可张学良作为30万东北边防军的司令长官,为了一己私利,为了东北军集团的私利,在国难当头之时,置国家民族大义于不顾,置供养东北军的东北父老乡亲于不顾,竟然不抵抗,竟然大军撤离,不是不抵抗将军,不是逃跑将军是什么?这是任何有气节有血性的军人所不齿的行为。退一万步讲,就算是蒋介石下命令不抵抗,就算是蒋介石能对张学良发号施令,作为封疆大吏的张学良也应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军人当赴国难、战疆场,岂能不战而逃!
倘若当时张学良率30万东北军抗日,再加上30余万义勇军的支持,日寇岂敢嚣张!中国抗战史将重写,张学良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可一念之差,成千古恨矣!张学良后来恢复自由长达10年,中共高层多次盛情相邀(原东北军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就曾受委托赴美国3次面晤张学良,商谈张回大陆事宜),他的老家辽宁省已做好了充分准备,但他客死异域,始终没有踏上大陆故土一步。中国传统是“叶落归根”、“故土难离”,其对世纪老人张学良应该影响至深,他何尝不想回来,可他为什么不回来呢?人们纷纷猜测原因,莫衷一是。老朽认为原因其实很简单很清楚:他愧对东北父老乡亲。率八千子弟西征打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尚且因兵败而“不肯过江东”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目睹世事沧桑且皈依基督的张学良回首九一八国耻,能不愧乎?
作者生平简介:韩声涛,汉族,1912年10月22日生,山东平度人。1931年春参加东北军,同年秋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在14年抗战(1931—1945)期间,历任战士、排长、连长、营长和副团长;先后参加东北抗日、热河抗战、察哈尔抗战、河北永定河地区抗战、豫北抗战、山西太行山抗战、豫皖对日游击作战、武汉会战(万家岭战役)、随枣会战、冬季攻势、枣宜会战、豫南会战和豫中会战;所在部队为吉林抗日救国军、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1师和第4师。先后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西安长安军官训练团和昆明美军参谋学校。1948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3军第299师团长。1949年任四野第45军第135师副师长。1951年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教务处副处长。1955年被转业到湖北省襄阳高中任副校长,后被打成“右派”,“文革”中受迫害。生前为湖北襄樊四中离休干部。2010年3月22日在襄樊逝世。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