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雷与韩梅梅穿军装入伍 冷静处理恋爱交往(图) |
www.sinoca.com 2010-08-19 解放军报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Lilei:“What’s your name?”
HanMeimei:“My name is HanMeimei.”
……
如果你是1980后出生的人,你一定会记得初中英语教材上这段对话的主人“李雷”和“韩梅梅”。
李雷和韩梅梅,是1990-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英语教材里的两个虚拟主角。1993年成为全国(除上海外)通行英语初中教材。据估算,10年间使用这一教材的中学生达上亿人。
200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新的英语辅导教材,李雷和韩梅梅的故事有了续集,他们也和80后一样,步入了青年时代。有网友发帖并配发歌曲《李雷和韩梅梅》后,在网上引发了80后的集体记忆,成为热点文化现象。
在成都军区某团,“李雷和韩梅梅”也出现在战士的故事和漫画作品中:他们穿上军装,经历着一个士兵的点滴成长,演绎着一个士兵的精彩。
“李雷”和“韩梅梅”入伍了
去年6月,九连中士代泽林回家探亲时,从同学处复制了《李雷和韩梅梅》10余幅插图漫画和相关网页,归队后上传到政工网论坛上。
“李雷”和“韩梅梅”唤起了战士们的集体记忆。短短3天便引来600余条跟帖。网友“滇西突击”留言:“LiLei和HanMeimei虽然是教材中的虚拟人物,却是我们共同的青春记忆。我们和他们是同龄人,他们应当和我们一道成长……”网友“澜沧江”突发奇想:“李雷和韩梅梅如果参军了,会经历怎样的故事?”
这一想法被大家力顶。论坛上,不断有人贴上《李雷和韩梅梅当兵记》的故事和漫画。官兵们想像力丰富,既有李雷入伍后因怕苦怕累打“退堂鼓”的徘徊,又有对工作岗位专业不对口的牢骚,还有比武夺冠的庆祝、考学落榜的失意……战士们以自己的意愿,描绘着一个士兵的成长年轮。
是无聊“涂鸦”还是“青春底稿”?
《李雷和韩梅梅当兵记》不仅成了局域网的热帖,也引发了现实争议。
有人觉得,《李雷和韩梅梅》是互联网上80后缅怀青春的载体,在部队传播不合适;还有的说,《当兵记》都是战士们无聊的“涂鸦”,没啥实际意义。
团政治处在《局域网舆情动态》中,对这一事件作了介绍和分析。相关评议和数据让团政委王波印象深刻:浏览人数达全团人数的近70%,参与创作《当兵记》的作者,既有机关工作人员,又有基层士兵;内容既有反映两名主人公顺利成长的故事,又有他们经受挫折的失落……
细细阅读战士们的作品和留言后,王波觉得“李雷”和“韩梅梅”之所以受追捧,除了青年官兵共同的情感记忆之外,还因为每个创作的故事或漫画折射着他们自身的成长经历,寄托了不同的梦想和愿望。“能够读懂这些战士们的‘涂鸦’,就能够理解和深入他们的心灵。这本身就是一项有意义、有创新的政治工作。”政工会上,王波要求政治干部特别是共青团工作者,不但要理解和包容这一独特的现象,还要善于通过这一新事物了解掌握官兵思想和心理,因势利导做好工作。
局域网专门以《李雷和韩梅梅当兵记》为题开设了专栏,征集关于“李雷”和“韩梅梅”的故事和漫画。没有二手加工,没有虚构生造,这些“连环画”虽画笔稚嫩甚至简陋,但每个“李雷”和“韩梅梅”的故事,都记录着战士紧张活泼、情趣盎然的军营生活片断,讲述着一个个士兵的真实经历和感悟,深受战士喜爱。
让人意外的“圈效应”
说起《当兵记》,一机连上等兵邓畅很兴奋:“因为‘李雷’的原形就是我们自己,大家个个都有不少想法呢!”
笔者在《当兵记》中发现,“李雷”和“韩梅梅”不仅故事不一,身份也不尽相同。《班长被子的棱角是水泥砌的》《稍息不是休息》,讲的是新兵“李雷”刚入伍时的感触;《选改士官or退伍》,讲的是上等兵“韩梅梅”服役期满时的走留选择;《驻地姑娘印象》,说的是“李雷”冷静处理恋爱交往的事;《为啥4<3》,讲的是“李雷”作为本科直招士官与大专生连长的冲突与融合……“让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政治处主任王震梁说。
每个故事和漫画在论坛上发布后,都会引来战士的自发热评,也成了官兵教育的“自主式课堂”。网友“老兵”在《李雷寄语――新战友,我想对你说》中写道:“刚入伍时,我和你们一样苦苦寻找理想……我的感受是与其想好再干,不如边干边想……”“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是部队的新学生。”导弹连新战士冯景余留言道:“我读懂了你的故事,向你致敬!”
《当兵记》的一些作品,还解答了一些战士关注的热点问题,故事和漫画中体现的价值观、荣誉观,成了无声号角。黑龙江籍上等兵李成龙编创的《集体三等功》中,“李雷”作为一个班长婉辞个人立功,却极力争取集体立功。这一真实故事引起网友热烈讨论,“崇高怎么照进现实”“个人进步和单位荣誉是否矛盾”……“绝不亚于一堂教育课的效果呢!”指导员梁益东说。
团里还倡导战士用自己的行动去“写”《当兵记》。下士肖祥创作的《八班往事》,均为本班真事。连队驻训前,他立志要高标准完成好任务,回来后再写个《驻训八记》。“只有自己经历了真实的精彩,才能写好画好‘李雷’!”肖祥如此说。
点 评
青年,从来都是激情、活力、创新的代名词。
一切有关青年的工作,都应紧扣其跳动的脉搏,努力创新,实现与青年官兵零距离、无缝隙的传播交流,靠思想之美、语言之美、形式之美寻求更多认同。
只有允许、理解和宽容创新,“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才会有真实的土壤和空气。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