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记者所拍此张“习马会”照片在2016台湾新闻摄影大赛中获得最佳新闻图片奖。
此外,马英九2008年一上台,就完成数十年难有进展的两岸直航,并让陆客来台观光。2008年的12月中旬,两岸海、空运直航协议同时生效,两岸货物与人员,不再绕道而行。陆客也在试行初期一个月不过数百人,进展到一年上百万人;随后每年约以50万人次以上的规模成长,去年突破四百万人次。
陆生来台就学也是一项新业绩。2011年在通过“陆生三法”后,马英九开放陆生来台就读,在不能加入健保等“三限六不”带有歧视性的条款之下,人数仍逐年攀升;去年2015年学位生包括大学部与研究生约有5881人,而短期交换生则高达3万4千余人,形成台湾各大学校园中的一道风景。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亚中17日在台湾“中国时报”发表文章说,马英九执政8年以来,两岸关系可以说是其最大的成果所在。但在肯定之余,张亚中教授也表示遗憾,指出马英九并没有利用他执政8年的优势,结束两岸法理的内战,也未能与北京确定两岸的政治定位关系、建构和平发展的架构,而使得马英九8年来所建构的两岸关系仅是一种联系性的关系,而非结构性的架构,极容易随着人去而政息、内外环境因素的改变而不复存在。
文章称,这8年来,马英九对外的说法是“先经后政”,但后来证明,他要的是“只经不政”。说实在的,两岸关系对于马英九而言,只是一个经贸交流、外交休兵的“工具”而已,但是由于没有为两岸建立一个以和平协定为基础的结构,又没有强化两岸认同的作为,致使不仅两岸互信难以巩固,两岸认同的歧异反而在马英九任内达到高点。
这种“工具性”的两岸政策,缺少理想性与目标性,利益落入少数人的口袋,也没有为国民党加分,最终反而失去政权。“拖”的两岸思维,让台湾错失了8年向北京争取签署“和平协定”的机会。他让“文化“台独”壮大,又未能扭转两岸的分歧认同;在他卸任之时,一手打造的两岸关系就马上面临质变。
从陈水扁到马英九:蓝绿恶斗的果子
也有台媒从陈水扁的角度来对比看马英九的八年功过。文章指出,虽然两人都辜负了台湾民众的期待,不过在本质上仍大有不同。但与此同时,两人的失败不能仅仅从个人角度反省,而要从台湾的政党政治上来反思,陷入蓝绿恶斗中的台湾,似乎迷失了自己的位置。
《联合报》19日发表评论文章《两种辜负:陈水扁到马英九》,文章称,陈水扁号称“台湾之子”,其执政的八年是玩法弄权、见缝即钻,利用权力来增益自己家族和亲信的风光,利用冲突来扩大操弄人民感情的空间。最后,他深陷贪污风暴,终于锒铛入狱。马英九的特色,则是谦抑保守到画地自限的地步,以为温和可以感动对手,以为退让能争取好感。这种“唾面自干”的风格,却导致自己权威扫地,政府行动魄力直降,台湾人民也失去了对他的敬意。
蔡英文邀请陈水扁参加520宴会,陈水扁表示拒绝。(资料图,来自“中央社”)
文章称,陈水扁和马英九同样出身台大法律系,前者是视法律为无物的政客,后者是奉法律如天条的法匠;两人分别当了八年“总统”,却使台湾陷于原地打转的漩涡。陈水扁的作为,除验证“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化”的铁律,更说明贪腐如何借由“本土”的包装,骗得人民团团转。这种手法,八年之后,似乎仍有卷土重来之势。
马英九的困局,则说明一个徒有理想而缺乏斗志的领导人,如何在消极自持的守则中,失去了因应环境变动的能力。他的温良恭俭让,终归止于个人教养的层次,无法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能量。这点,马英九在为自己的无能辩解之余,是他必须认清的事实。
如果再站高一点看,陈水扁八年的滥权贪污,和马英九八年的欲进不前,难道只是两名领导人失职所致,别无其他因素?试想,如果台湾的民主真如台湾自豪地那般美好,如果政党政治真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健全,为什么在陈水扁贪腐之际,没有任何监督机制提出示警,党内反对者立即被打成“寇”;在马英九疏离人民却自我感觉良好之际,为什么党内外的诤友不全力向他提出谏言,政坛唯闻一片诅咒之声?
文章指出问题有三:一,全民直选的领导人拥有莫大的权力,但在他们做错事或不求作为时,我们在政治上有何鞭策机制来提醒他们及时导正?二,当台湾政党政治发展成蓝绿恶斗,朝野以夺权、互相毁灭为目标,“忠诚的反对党”即不可能存在,台湾的利益也必然遭到牺牲。三,政党轮替的意义,在于人民可以通过选举淘汰不适任的政党;但如果缺乏深刻的检讨,政党轮替将沦为一个彼此拉扯、互相清算的垃圾处理机,却无法提炼出品质更好的政治。
从陈水扁的八年,到马英九的八年,表面上看,台湾似乎在常态的政党轮替中保持稳定的前进;但实质上,这整部民主机器,除了供人民自由、公平的投票之外,政府解决政经、社会、民生各项问题的能力却毫无增长。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蓝绿互相指责及仇中恐中意识交杂作祟下,台湾人民有时甚至变得盲目,而看不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
马英九办公室书柜已被清空(图片来自《联合报》)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