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居一隅的台湾岛内政治就像万花筒,只需动手转一转,分分钟景色不一样。
蓝辣椒爆炒空心菜,色香味均欠佳,换一盘?“教育部”外尽披绿铠甲,听说台风要来,撤了吧?李登辉梦回老家,已然明日黄花,蔫儿喽?淤泥砸橘子,破土冒新芽,这景够别致:
8月6日,74岁的宋楚瑜第4次宣布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他手捧一株绿苗、浑身泥巴的竞选海报抢尽了风头。虽然被调侃是全世界选过最多次“总统”的人,他也不避讳地说自己“不是以前的宋楚瑜,是经历失败还站起来的宋楚瑜”。
“绿中之绿,像发霉的绿橘子”,“打着蓝旗与绿营联手反蓝旗”,“真心换绝情”……蓝营支持者直指这位“老长官”太不留情面,国民党2016候选人洪秀柱也立马回应称“我很难表达尊重”。
看上去像是有什么深仇大恨,事实上,国民党出身的宋楚瑜追随蒋经国14年,1994年他还以470万票的高支持率当选为台湾第一任“民选省长”。但是从2000年宋楚瑜出走开始,系出同源的国亲两党各自盘算,从此踏进了“分了合,合了分”的怪圈。
他曾“搅局”的三次“大选”
2000年:不甘屈居副手——脱党参选,成立亲民党
说到宋楚瑜与国民党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李登辉是无法回避的重要人物之一。李执政台湾的12年间,他不断排挤党内外省籍政治精英,一手造就了国民党前两次大的分裂,将国民党裂解为国、亲、新三个政党。
在李登辉巩固权力的过程中,宋楚瑜曾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1988年1月27日召开的国民党中常会上,李登辉和俞国华都想争夺国民党主席,宋楚瑜的 “临门一脚”扭转了大会的形势,李登辉得到了代理党主席的头衔。由于拥戴有功,此后宋楚瑜便成了李登辉身边的红人。1989年宋楚瑜担任国民党秘书长期间,协助李登辉全面控制党内中枢权力,二人之间关系被台湾媒体喻为“情同父子”。1992年底,宋楚瑜因为国民党在地方选举中失利而被迫辞职,但是很快在李登辉主导下,他又接替连战成为台湾省主席,连战则转任“行政院长”,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任职期间,宋楚瑜充分利用省政府各种政治资源,不断扩展人脉关系,在军事、外事、经济、媒体各领域扩大影响力,并试图掌控“省议会”的势力。在台湾民众心中塑造了勤走基层,勤政爱民的为官形象。宋楚瑜的高调及其政绩却使李登辉感到权力威胁,开始大力推动政权本土化,阻碍宋楚瑜力量的发展壮大。
白云苍狗间,李宋关系急剧恶化。 1997年,李登辉推行“省级机构虚级化”改革并与民进党联手通过“冻省案”,这一举措使宋楚瑜失去重要的政治舞台。之后,李登辉指定连战为候选人代表国民党参选2000,宋楚瑜不甘心屈居副手,终使“连宋配”设想成为泡影。国民党内也开始封杀宋楚瑜,指控其握有大量中兴票券公司发行的证券(就是所谓的 “兴票案”——观察者网注)。
宋楚瑜与国民党裂痕明朗化,羽翼丰满的宋楚瑜顾不上“分裂国民党”的罪名,终于脱党出走,独立参选。李登辉表面支持连战,实际暗助比连战更能继承其台独路线的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最终陈水扁以近39.3%的得票率高票当选,宋楚瑜以36.84%紧随其后,而连战虽然有国民党这个看似强大的后盾,却以23.1%的最低得票率惨败。
这次竞选宋楚瑜确实聚集了相当的政治资源,为了凝聚这股力量,在支持者的强烈要求下,他的竞选团队立即宣布筹组新政党。2000年3月31日亲民党正式成立,宋楚瑜被推举为临时党主席。
登高一呼,应者云从,宋楚瑜的出走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民党的力量。亲民党大部分骨干来自国民党的精英,而且两党的社会群众基础基本一致,选票重叠,无疑间接把陈水扁送上“总统”宝座。
2004年: 为了共同的敌人——国亲新合作
陈水扁上台后,台湾实现了政党轮替,国民党作为百年老店深受打击,基于对付民进党的共同需要和反“台独”的共同理念,国民党和由其分裂而来的亲民党、新党三党开始在“立法院”寻求合作,并且以“核四风暴”为导火索走向联合。
2003年2月14日,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成立“国亲政党联盟”,达成“国亲合、连宋合”,共同推出携手参加2004年选举的协议,确立泛蓝阵营合作与协调的模式。对于“宋强连弱”可能造成能不利的影响,宋楚瑜也表示妥协,减少发言次数,让连战担当主角。
这次选举可以说是泛蓝阵营政治整合、合作的巅峰。“连宋”组合在竞选中表现出其优势力量,甚至泛蓝支持者一度基本盘稳固,有把握获胜。但出乎意料的是,陈水扁和吕秀莲在关键时刻凭借“3•19”枪击案取得不少同情票,最终以极微弱的多数获胜。
虽然惜败,但泛蓝阵营内部却达到了空前的团结。此后,在2005年“任务型国代”选举、2005年“三合一”选举、2008年“总统”选举、以及 2010年底的五都选举中,泛蓝都有不同程度的合作。然而,也正是在其合作的过程中,政党之间的利益之争不时显露出来。说到底,泛蓝阵营仅仅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在涉及政党实质利益分配的问题上,彼此的裂缝不断在扩大,这无疑使其合作大打折扣,并终将走向政治分裂。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