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评社评论称香港回归15年的成就大 但矛盾也深 |
www.sinonet.org 2012-06-30 环球网 [复制链接] 字体:大 中 小 |
香港中评社6月29日文章,原题:香港回归15年成就大矛盾也深 国家主席胡锦涛今日至7月1日莅临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15周年大会暨特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纵观香港回归以来,香港每逢重大日子或活动,中央领导人都来港访问,足见香港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中央政府对香港的重视。本届政治局9大常委中已经先后有国家主席胡锦涛(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2005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3年)、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2006年)、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008年)以及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11 年)等6人访问过香港,这在国家的地方区划中非常少见。
回归十五年来,香港在经济成长、政治发展、社会变革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证明“一国两制”在香港得以成功实施。经济上,回归以来,香港历经亚洲金融风暴、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经济冲击,经济发展一度受到严重影响。但香港在中央强力支持和自身积极应对下,凭借地缘位置、多元文化、华人网络、制度保障、国际平台等自身优势,不但有效克服危机,而且经济成长态势总体较好,国际地位得到巩固性提高,香港仍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11年香港经济总量达到2429亿美元,内地和香港的贸易额从1997年的508亿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2835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4倍多。香港人均GDP超过3.42万美元,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美国传统基金会则连续18年将香港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发表的《2011年世界竞争力排名报告》,香港在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已超越2010年排名第一的新加坡,与美国并列榜首。
政治上,回归15年,香港政制稳步前行,政制发展进程在符合香港政治实际情况下正向基本法预定的方向发展。香港的民主、法制、自由等核心政治价值观念得到增强,香港的基本政治格局有利于香港的繁荣与稳定。2010年,香港通过了2012年政改方案。香港政制进程在经历多次挫折后,终于实现了向前发展,这是香港民主发展的标志性事件。香港的政治形势和政治生态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香港的民主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与此同时,香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香港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如在经济上,香港经济中的结构性制约因素仍然对香港的发展造成挑战。首先,易受外部经济环境冲击。香港作为一个高度外向的城市经济体,受外围国际经济环境的冲击较大。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动荡,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加剧了香港经济的脆弱性,严重制约香港经济的发展。当下美国经济疲弱、欧洲形势不稳、日韩经济萎缩、内地增速放缓等成为香港经济发展最大的外部负面因素,香港经济下行风险增加。2012年第一季度,香港经济增长只有0.4%,是2009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欧美经济的波动对香港出口造成的影响,需求减少。若欧美经济再度出现深度衰退,香港经济将面临冲击。
其次,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传统上香港经济一直依靠金融、旅游、贸易和专业服务四大支柱产业。但近年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畸形化,制造业比重持续下降,基本经济结构过于偏重地产、金融等少数服务业。这种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以金融和地产经济等服务业支撑的经济产业结构,造成产业发展失衡、经济转型缓慢、泡沫化风险增大,香港经济依靠内部增长需求带动效应乏力。近年,香港卖地收入几近占到政府年度总收入的30%。香港经济的产业结构,以就业人数计算,服务业所占比重从80年代初的47%增至当前的87.5%,制造业则由41%降至4%;以实质本地生产总值计算,服务业比重由74%增至92.6%,制造业由17%跌到1.8%。因此,造成香港经济“空心化”现象。
政治上,香港政治生态复杂多变,政治争拗不断,未来政治发展仍存在挑战。第一,特区政府管治权威削弱。香港特区政府施政面临越来越多的掣肘因素,同时管治队伍僵化,管治手段缺乏,导致施政步履维艰,在多起经济、社会问题上应对失当、管治失效,引发民众对特区政府管治能力的严重不满。加之近年香港社会矛盾深化,社会流动性减弱,社会呈现碎片化状态,社会议题、民生议题普遍呈现泛政治化倾向,严重影响政府施政效率。第二,各种政治利益交织,政治内耗愈加严重。政府、立法会、政党各种利益交织、交叉,加之政治理念的差异,各利益团体的政治利益关系复杂,各种力量不断分化组合。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以及建制派、反对派内部都出现不同层次的分裂。近期一些事件对香港的廉洁形象造成冲击,政府要反思和进一步完善反腐机制。政治争拗影响经济、社会、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
社会问题上,多年来沉积的社会问题也已经严重影响香港社会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第一,香港阶层社会流动性缺失,阶层固化。畅通的社会流动性是社会活力的所在。但当前香港社会的分化、对立与矛盾导致社会畸形的撕裂现象出现。香港贫富差距扩大和社会流动性减弱,导致社会分化加剧、社会凝聚力受损。贫富悬殊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和经济结构,特别是社会代际、代内的流动性不足。流动性缺失主要表现为社会低收入阶层向上的流动性减少。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不公、地产霸权、福利缺失等深层次矛盾错综复杂并日益恶化,直接影响香港的安定繁荣。
第二,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没有呈现正比变化。相关数据显示,香港回归以来,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上升了38.5%,其中属社会最上层10%的住户收入上升了近65%,但社会最底层的10%住户的收入却下降了22%。经济发展没能带来同步的民生改善,造成民怨累积。2011年,香港基尼系数高达 0.537,显示贫富差距非常扩大。
在庆祝香港回归15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认真总结香港发展中的问题,未雨绸缪,掌握好香港再一个15年发展的航向。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
|
|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
|
| | 相关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