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一国两区”论,马英九在寻找个人历史定位
近日,胡锦涛总书记与国民党名誉主席吴伯雄在京举行了国共第五次高层会晤。吴伯雄提出了“一国两区”的概念,并坦承是受马英九所托,引发了国内外普遍关注。马英九为何在此时放出这样一个“政治气球”,在两岸关系上重提这个上世纪90年代已经出炉的概念?它引发了台湾岛内怎样的争论?对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会带来何种冲击?大陆方面为何对此一直谨慎应对,至今没有正面回应等。就这些问题,本报专访了台湾政论名嘴,台湾《新新闻》杂志原总编、资深媒体人黄创夏先生。
“一国两区”是马英九的一个测试
●2007年马英九参选期间提出,“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政策,其实当时提出的还有第四“不”:互不否认。历史定位什么最重要,对台湾来说当然是两岸关系,为两岸关系找到一个答案。两岸问题是二战以来全球分裂政权或分裂国家遗留下的最后一个问题。
南方都市报(下称南都):国民党名誉主席吴伯雄在与胡锦涛总书记会面时,提出“一国两区”的概念,随后的记者会上,他声明这是经过马英九授权同意的。马英九或国民党为何在这个时候提出这样一个概念?
黄创夏:基本上是马英九的想法,未必代表国民党。如何理解呢?马英九在崛起的时候,最早的工作就是两岸关系委员会的副主委。他当时的一个非常得意之作,就是创造了一个词叫“创造性的模糊”。李登辉时代制订了“国家统一纲领”,曾经非正式提出过“一国两府”,其后又正式提出过“一国两区”、“一个中国、两个对等政治实体”、“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等概念。马英九从他参选总统以来,两岸关系坦白讲是没有幕僚,是他直接主导的。
回头看,其实马英九对两岸关系的定位一直是很清楚的,只是时局让他无法发挥。大陆很清楚他在2007年参选期间提出,“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政策,其实当时提出的还有第四“不”:互不否认。但这第四“不”一直没有突破。在当时陈水扁政权下,大陆能接受“三不”,对两岸关系的和缓和重新起步都很重要,双方也很需要,所以叫“搁置争议,共创双赢”。 马英九先透过萧万长先生先拜访胡锦涛,在2008年五月中马英九上任前,又通过吴伯雄拜访胡锦涛。那时就传达一个讯息,第一次说“台独意识”不等于“台湾意识”,“台湾意识”不是“台独意识”,据说大陆方面也表示“理解”。现在马英九是二次当选,在第二个任期内,马英九要寻求他个人的历史定位。历史定位什么最重要,对台湾来说当然是两岸关系,为两岸关系找到一个答案。两岸问题是二战以来全球分裂政权或分裂国家遗留下的最后一个问题。他当然希望在这个部分能找到答案。
“一国两区”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初次提出时,这一概念在台湾的语境里面就是国共内战还未完成,回到1949年的“内战论”,是内战造成两岸分治的事实。但困难在于,在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理念里面,1949中华民国就已经结束了。而对台湾来讲,国民党坚持1912至今中华民国一直在,1949之后只不过是由于权力、战争的关系,中华民国只系于台湾地区。这个概念就是把两岸过去一甲子、剑拔弩张的状态拉到台面上来重新谈,如果北京接受,那在马英九的第二个任内就又可能由“互不否认”再前进一步了。若大陆不接受,他就知道他只能到“三不”了,但“三不”对马英九是没有历史定位的。
南都:是马英九要寻求个人历史定位而释放的一个政治“气球”?
黄创夏:对。目前还不是国民党的政策,而只是一个测试,看北京是否有呼应。若北京没有回应,还在观察,那台湾内部反对没有那么强烈,马英九就会再观察。马英九的内心想法是很清楚。他的幕僚甚至谈到有一天两岸能互设办事处。大陆如果接受这个,就等于接受“一国两府”,所以困难就在此。
与民进党争夺两岸关系“论述权”
●国民党认为在1949之前,中国民国是存在“一国两区”的,而民进党是认为1949之前,中华民国主权是不在台湾的。若真拉回到1949,就会产生争辩,到底那时的主权治权是什么。所以说,国民党“拉回1949”是“统”的趋势,民进党“拉回1949”是“独”的基础。
南方都市报:“一国两区”其实不是一个新概念。
黄创夏:上个世纪90年代李登辉时代制定的,当时制定了一个“国家统一纲领”。1991年后终止了台湾“动员戡乱时期”,之前大陆是被叫做“匪区”。当时面对两岸的交流问题,如何定义大陆呢?那时李登辉还没有决定台湾直接普选,还在和传统国民党的主流非主流惨烈斗争,占有略微的优势。那时他就创造出这么一个概念,就是说中华民国有两个地区,一个是主权所及治权不及的地区就是“大陆”,一个是治权所在就是“台湾”。
当时的台湾法律的概念就是“一国两区”,现在马英九又把这个词重新拿出来讲,在台湾内部的法律上讲是没有问题的,蔡英文当年也是这么讲的。问题是中间到现在有十几年的变化。现在再拉回到20年前,引起的讨论就在这里了。
原来不管是“国统纲领”还是“一国两区”都是李登辉的权宜之计,他自己都没有放在心里,后来逐渐转变成卸任之前,李登辉提出两岸关系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后面到了陈水扁政权就变成了“一边一国论”,并且废除国统纲领。废除的时候国民党也没有强烈反抗,因为上世纪90年代的时空环境不同。现在马英九回到“创造性模糊”,重提“一国两区”论,接下来还有一些动作,包括苏起接下来要搞的“台北论坛”,都是要做这方面的测试。大陆这边还没有做出反映,也可以理解。
南都:这怎么理解?
黄创夏:蔡英文做民进党主席时,学习马英九之前的做法,在两岸关系上主动喊出了“贴近马英九”。而在1997年、98年,马英九和金博聪在国民党内部,对两年关系的定调是喊出了“贴近陈水扁”,跟在民进党背后。因为当时陈水扁搞“入联公投”,国民党反制,但在选举中老吃亏,马和金就喊出了一个“返联公投”,当时连战他们是很不赞成的。 蔡英文在这次选举中败选,在几次场合都讲到在两岸关系上“贴近马英九”,是同一个策略,蔡英文也派了代表去腾冲,她和陈菊都先后鼓励民进党基层党员到大陆走走看看。若蔡英文真的采取步骤一步步“贴近”,那么马英九就无法拉开区隔,不得不往前引领一步。
南都:在两岸关系上,国民党在同民进党争夺论述的主导权。
黄创夏:对。如果蔡英文真的“贴近”,那对北京而言,会释放出更大的善意给现在在野的民进党,若蔡英文到大陆,接待的规格一定会很高的。“新人笑旧人哭”,这就是政治现实。所以为了拉开区隔,对两岸关系的论述的压力在国民党和马英九一边,蔡英文和民进党只要“贴近”就够了。
南都:但“一国两区”概念提出后,民进党反弹的压力很大,不断有声音指责马英九“总统”变“区长”,是在自我矮化。
黄创夏:民进党其实故意在闹。一是因为群龙无首,5月27号后才能选出新的党主席。现在党内处于权力真空状态,民进党真正有分量的大佬在静观其变,“小鬼”叫嚣是为了争曝光度,与叫嚣要赦免陈水扁一样,都不是民进党的决议。但民进党内部也在讨论这个问题,去年十二月蔡英文如果没有“柿子风波”,民进党也想“拉回1949”,探讨与大陆的两岸定位问题。
南都:也想“拉回1949”,与大陆进行谈判?
黄创夏:是。但立足点与国民党是不同的。国民党认为在1949之前,中华民国是存在“一国两区”的,而民进党是认为1949之前,中华民国主权是不在台湾的。现在民进党的战术是骚扰,若真拉回到1949,就会产生争辩,到底那时的主权治权是什么。
对这个议题,我知道蔡英文是有准备的。谢长廷是不反对的,之前提出的是“一中两宪”概念。苏贞昌拒绝表态。所以说“拉回1949”,但形势不同,国民党“拉回1949”是“统”的趋势,民进党“拉回1949”是“独”的基础。
5月20号是马英九总统就职仪式,民进党总要捣蛋一下,所以现在就在进行民粹的操作,提出“一国两区”是“马区长”的自我矮化,加上民生问题,一些商品的涨价等,构成了其动员基础,民进党前台南县县长苏焕智号称要动员10万人大游行,但现在能否动员起来不好说。民进党是“群狼无首”,民进党“狼性”很强的,抓住机会就会往前冲。
马英九借用大陆做背景道具赌一把
●回到1949,中华民国是战败还是灭亡,北京显然不认为是战败。这牵扯到太多太复杂的情感,不适合公众讨论,应该是精英有了共识以后,再慢慢引导。当然马英九也要赌一下。只要达到这六十年来不能突破的“互不否认”,这对两岸关系的冲击有多大,是可以想象的。大陆绝对是不可能接受的。
南都:蔡英文选战失利后,她也承受败选与其对两岸政策的模糊和游移不定有关,无法给民众吃一颗和平定心丸,民进党接下来对两岸关系上是不是也会做出调整?
黄创夏:其实蔡英文想要调整,但威望不足,缺乏民进党对其授权的自信,想做微调,但最终失败。民进党被陈水扁推到极致,像航母转弯一样,要转回来太难了。现在作为一个民间人士,她慢慢地在建立一种自信,也就是蔡英文要大于民进党,正如同马英九大于国民党一样。她也用幕僚做了一些测试,但是真要调整也是需要时间的。
就像马英九也很难扭转国民党,没有到哪个权力位置,没有哪个威望,即使当选之后谈到“不统、不独、不武”,但对“互不否认”也是不敢对大陆明讲。目前看,蔡英文不想缺席2016总统竞选,她呼吁“队伍不要散”。
南都:即使蔡英文主导掌控了民进党,想做一些调整,会放弃两国论吗?
黄创夏:用大陆的话说是“独台”,其实民进党一直的理念就是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叫做“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是“台湾”,“台湾”是“中华民国”,蔡英文选举时这样讲。但是这个话国民党是不敢讲的,国民党讲的是“中华民国”在“台湾”,所以苏起近期代表马英九否认“中华民国”是“台湾”一说。“中华民国”是“台湾”,民进党多数人是接受的,只有极端教义派看到“中华民国”四个字就不舒服。
难题就在此,回到1949,中华民国是战败还是灭亡,北京显然不认为是战败。现在两岸对此问题是说出来还不至于剑拔弩张。因为这牵扯到太多太复杂的情感,不适合公众讨论,应该是精英有了共识以后,再慢慢引导。两岸问题是历史留下来的百年课业,所以岛内有人说马英九太急了,公开台面化可能效果是反的。当然马英九也要赌一下,碰撞一下,因为4年任后一结束,马英九寻个人历史定位的机会就没了。 南都:大陆的反映是比较谨慎的,吴伯雄提出后,比较能代表大陆声音的新闻联播和新华社发的稿件都没有提这个概念,显然很难接受。近日,国台办发言人杨毅被问及这个问题时,也只是表示若在“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
黄创夏:是,所以不可能。但马英九委托吴伯雄提出这个概念,虽然不是跟大陆交朋友的态度,但有一点“出口转内销”的意思在里面。因为他完全理解大陆不可能接受,连民进党都知道这点。但透过这样的方式,把这个概念引回到台湾,借用大陆当做背景和道具,讲给台湾人听的,是一种“操作”了。
南都:大陆的学界精英也在讨论。现在担心的是,马英九会把什么内容装到“一国两区”这个概念里面?
黄创夏:其实这些对马英九并不重要,因为只要能够达到与大陆“互不否认”,他的历史定位就有了,下面的问题就交给吴敦义和朱立伦了。只要达到这六十年来不能突破的“互不否认”。这对两岸关系的冲击有多大,是可以想象的。大陆绝对是不可能接受的。“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开创的和平局面,马英九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两岸关系和缓,互动交流在4年内拉近很多,但对于马英九来说,他还是欠缺一个历史定位,因为历史会评价这是大陆“让利”的结果。所以他尝试着去谋求“互不否认”,至于后面的进展,那是子孙的事了。(南都评论记者陈建利 实习生杨文华)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