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湾小学学生诵读《滕王阁序》。 记者陈维灯摄
“还有演出票吗?”“能不能找张票,香港这边合作方要”……
这几天,负责文化经典现代红歌耀香江――重庆“唱读讲传”香港行票务的香港大公报公关策划部总经理钟丽娟,手机天天被打爆,多半都是要演出票的,可她十分苦恼:手里早已没票了。
飞回香港找票看演出
昨晚7点,演出开始前半小时,音乐厅外赶来一位60多岁的老人。
他一边用纸巾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从工作人员手中领到一张演出票。“多谢、多谢!”他看着手中的票,一脸的满足。
老人叫章镇和,身为香港居民的他春节回福建老家过年,原本计划元宵后回香港,却在网上得知此次演出的消息,决定提前返港。
他4日回到香港,到香港专门卖演出票的通利琴行买票,被告没票,不甘心,又找到演出场地香港大会堂音乐厅,打听到是香港大公报在负责票务,于是连忙打电话,工作人员得知他专程飞回香港看演出,为之感动,最终为他挤出一张票。
“高兴呀,80年代从大陆来香港,很喜欢红歌,能把我带回那些激情澎湃的岁月。”他微笑着说。
提前一个半小时排队等候进场
6点钟,天还没黑,就开始有香港市民到大会堂等候。此时,离演出还有1个半小时。
6点50分,大会堂里已有序排起了3条长队,人越来越多,队伍蜿蜒排到了马路上,犹如一条长龙。
由于票上无座位号,先入场的观众可以坐到好位置,近距离观看演出,所以观众早早就来到大会堂。
年迈的钟婆婆领着一大一小2个外孙来看演出,小外孙张健才9岁,“让他来看看,感受下,没错。”
87岁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来了,年轻的香港市民也来了……
一位没有票感到十分遗憾的香港市民说:“这样的演出在香港很难得,大家都想来看,真希望能多演几场,让我们也有机会现场看到演出。”
郑颖芬:
引导观众了解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周芹陈维灯
“问我家在哪里?家在中国,从前我总在心里默默说。问我家在哪里?家在中国,今天我总是这样自豪地说……”
昨晚的文化经典现代红歌耀香江――重庆“唱读讲传”香港行首演舞台上,香港女高音歌唱家郑颖芬的一曲《我家在中国》,引起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也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这样的场景,让郑颖芬不由得想起了去年7月,她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会的情形:
当最后一个曲目《浏阳河》在金色大厅“弯了几道弯”后,观众的掌声停不下来,不得不返场的她,就是用这首《我家在中国》向维也纳市民带去了来自东方古国的问候。
而在去年11月,郑颖芬还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举办了主题为“东方红”的专场音乐会,在香港掀起了一股“红歌”热潮。
能够作为此次表演嘉宾之一,郑颖芬觉得格外荣幸。她不仅早早就来到演出现场进行彩排,更在彩排时不断地与为其伴舞的重庆消防艺术团的演员们沟通,“我们虽然是第一次合作,但很默契,感觉非常好。”
上网看重庆演员的演出视频
虽然是第一次合作,但郑颖芬早在接到邀请参加此次演出时,就已经着手准备与重庆消防艺术团演员们的同台演出了。
她上网找到重庆消防艺术团此前的表演视频,细心观察她们的表演形式、舞台走位等,并揣摩自己在舞台上应该如何与她们进行合作,“希望(和她们)能在舞台上擦出火花啦。”因此,虽然在此次配合之前,双方素未谋面,但走上舞台不仅不觉得陌生,反而如配合了很久般默契。
郑颖芬也给予了演员们很高的评价:“很专业啊,一点都看不出是业余演员!”
要尽量让观众听到想听的歌,也要引导观众了解传统文化
由于是首场在香港举行以“东方红”为主题的音乐会,郑颖芬一时成为香港的焦点。
对此,郑颖芬说:“香港上了年纪的人都很喜欢红歌,因此要尽量让观众听到想听的歌。”而对于年轻观众,郑颖芬则认为红歌和中国的很多经典民歌一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歌唱家,有责任“引导观众了解和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