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来自台湾的张和平是遗腹子,来到世上,父亲张汉已与她阴阳相隔。父亲在她心中充满了神秘感,从小就听到老人们悄悄地谈论父亲潜伏生涯的星星点点。为还原一个真实的父亲,她开始奔波在台湾和大陆之间。张汉离世62年后,现在,几经考证,省委党史研究室已认定他的“红色特工”身份。
本文摘自:《辽宁日报》2011年09月22日A07版,作者:赵乃林,原题:《62岁遗腹子求证父亲张汉五年潜伏生涯》
来自台湾的张和平是遗腹子,来到世上,父亲张汉已与她阴阳相隔。
父亲在她心中充满了神秘感,从小就听到老人们悄悄地谈论父亲潜伏生涯的星星点点。为还原一个真实的父亲,她开始奔波在台湾和大陆之间。
张汉离世62年后,现在,几经考证,省委党史研究室已认定他的“红色特工”身份。
昨天,在沈阳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和平几度哽咽。泪水顺颊而下,她说:“我终于认识父亲了!”
5年潜伏经历难印证
张汉,1922年生于辽宁省西丰县一个富商家庭,祖父张静波是位爱国商人,父亲张维方做过多年律师和法官。
16岁时张汉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系会计专业。在那里,张汉参加了一个学生反日进步组织“东北留日青年救亡会”(后改为“东北青年救亡会”),结识了其中的许多中共党员。1942年冬,张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学成回国。
这之后,张汉开始了他的潜伏生涯,他此后的人生经历也由此尘封。
省档案馆馆长孙成德说,从1943年6月至1949年12月,张汉从事情报工作达5年之久,特别是1943年6月至1945年8月,在山海关情报组工作期间,较好地完成了情报从东北经山海关,到天津再转到晋察冀社会部,最后到达陕北根据地的重大情报任务。他在担任国民党沈阳警备司令部财务处长期间,将许多重要情报提供给沈阳的情报组织,并提供一些资金,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重要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段历史一直没有得到印证。
张汉遗照。(来源:辽宁日报)
2000多卷档案中寻佐证
“九一八”事变后,作为沦陷区的东北成为我方开展情报工作的重要基地和隐蔽战线的主要战场之一。在东北沦陷的14年中,以及日本投降后国民党统治期间,非常隐蔽的第二战线始终存在。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这条战线的斗争并不为大众所知。基于此,多年来,省档案馆努力挖掘馆藏档案,为大量隐蔽战线的地下工作者确认身份提供档案佐证。
孙成德说,他们都是无名英雄。“他们无处不在又不为人知,胜利了不能宣扬,失败了无法解释,有的直至牺牲都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甚至无法确认自己的身份。”
从2008年2月开始,围绕张和平提供的线索,省档案馆组织人员查阅了馆藏东北行辕政会、东北行辕经济委员会等相关全宗档案约2000卷,找到了署有张汉名字的两张汇款单及董英斌的任职电。此外,求助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帮助查找,在有关名册里查到了关于张汉个人生平的档案材料。他们还通过沈阳市档案馆、中央档案馆查找有关张汉的情况和线索。
所查到的档案材料,与张汉家属、同学、友人的回忆和证明材料相符,特别是与当时沈阳中共地下党负责人李正风提供的“我们有一位同志在东北行辕管钱”的线索相吻合。这些档案材料,为张汉身份的认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红色特工”身份被还原
几天前,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档案馆、省台办联合召开的张汉生平事迹座谈会上,省中共党史学会副秘书长张大庸介绍了有关部门经缜密调查所掌握的一些情况,张汉的红色特工身份随之得以还原。
据张大庸介绍,张汉早年日本留学的经历为他的“潜伏”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张汉最早在安东海关税务科从事情报工作,后被东北救亡总会调到山海关警察局出入境管理处做翻译工作,因为有他在,东北救亡总会搞情报的同志出入关内外需要的“出国证”和“出关证”很快就能办下来。
当时他还翻译了很多日文情报。从1943年至“八一五”光复,他和其他同志一同做好了情报从东北、山海关、天津到晋察冀社会部再到陕北的接力工作。
在一份由晋察冀社会部视察员张友恒撰写的东北情报报告中写道:“这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与根据地交通联系比较好,因为打入伪满山海关警察局工作的张大开(张汉),在交通联络上起了作用。”
1945年日本投降,张汉进入国民党东北行辕内部,长期潜伏,从事情报工作。由于日语水平高,他被时任东北行辕参谋长的姑父董英斌安排在葫芦岛日侨遣返办公室做日语翻译工作。
1947年3月,张汉正式上任沈阳警务司令部财务处上校处长。在太原街,张汉的祖父投资开了一个西餐厅,很多时候这里成为他的情报交流点。此间,他多次将沈阳城防的机密及部队调动、物资供应情况提供给情报组织。
省委党史研究室认定:张汉是我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优秀地下情报工作者,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和牺牲。
继续寻找父亲的印记
这些年,张和平一直奔走于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香港等地,走访父亲在世的同学、亲友,请求相关部门协助查阅档案,可以说是沿着父亲的足迹找寻线索,考证真相。也正是由于父亲的缘故,她开始埋首在资料堆里,与历史学者一起做史料研究。
张和平说,当年听奶奶讲,父亲24岁时,家里通过关系在家乡选中一位国高毕业的女子,这就是妈妈李淑贤,“1948年11月,怀了我的妈妈从上海转至台北。”
1949年1月,张汉收到了组织上交给的赴台船票:太平轮,1949年1月27日,二等舱47号。
几天后,在台湾的李淑贤,收到张汉从上海发出的最后一封信,信中写道:“淑贤,无论生男生女,你都要好好地把他养大成人……”
1949年1月27日夜11时45分,舟山群岛外海,太平轮与迎面驶来的建元轮相撞,沉没,罹难1500余人,其中即有张汉。
张和平10岁丧母,是奶奶一手把她带大。张和平告诉记者:“对父亲的了解都是奶奶告诉我的,奶奶临终前交代我,一定把父亲的问题处理好。”
1988年,张和平第一次从台湾来大陆就到沈阳寻根,在南五马路上找到了张家老宅。半百之年,她开始为父亲的事四处奔波。
长期致力于两岸文化交流工作,62岁的张和平更多的时候仍奔波在路上。但她说,不管怎样,余生她会继续在尘封的历史中寻找父亲的印记。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