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香港坟场”位于跑马地,花园坟场鸟语花香,墓碑像雕塑般造型各异但排列有序。
香港有人搞旅行团去坟场寻幽探秘。两年多前开始担任坟场游导赏员的刘李林说,坟场内竖立着2万多个墓碑,何东、何启、郭士立、遮打等赫赫有名的人都长眠于此,从墓碑的设计、雕刻手工及碑上文字,可追溯一段香港殖民地历史。他说:“人死后没有善恶贵贱之分,坟场偏远处,还设有儿童坟场及来自日本的妓女坟场。”
香港坟场平日于上午7时开放至傍晚7时。刘李林说:“若有人想在晚上到这里寻刺激,恐怕是找错地方了。”香港坟场前称“殖民地坟场”,附近也设有波斯坟场、天主教坟场及回教坟场,各有特色。
任职圣雅各布福群会项目发展主任的刘李林说,香港坟场的最早纪录是1845年,但从墓碑所见,最早可追溯至1841年香港开埠之初,“这个坟场中央位置有喷泉雕塑,设计属于花园坟场,虽然现在已经没有水喷出,但可以想象当年的技术可以做出如此效果,已经相当不错。”
圣雅各布福群会项目发展主任刘李林手执郭士立牧师的画像,解释旁边的郭士立墓碑。他说,从前的人相信墓碑盖得愈高,代表离世者愈能接近天堂。(图片来源:明报)
开埠之始,香港前途未卜,刘指出当时临时政府须马上处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就是觅地埋葬在香港染病死去的英军,说罢便走到一名英国海军船长墓碑旁说:“墓碑上刻上英国海军军舰响尾蛇号,船长William Brodie因病逝世,遂葬于香港坟场,刻有1841年6月17日,死时才50多岁,有关数据已在军医文件中记录下来,里面更附有出殡时仪式的照片。”
要数坟场内最巨大的墓碑,必属“加尔各答号”官兵纪念碑,逾2米高的碑上,上端雕上一座倒置大炮,中间部分雕上倒插的三叉及断裂的剑,四面则刻有50名死者的姓名。
刘李林解释,大型纪念碑多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加尔各答号是海军少将西摩爵士的旗舰,载重2299吨,船上的士兵于鸦片战争期间或战死或病死,倒置大炮、倒插的三叉以及断裂的剑,表示士兵在战争中阵亡。”
香港开埠初期吸引不少外国传教士东来,华洋杂处的法制尚未成熟,吏治败坏,透过传教士、离世官员的墓碑,更可窥探当时的社会实况,坟场内更竖立着辛亥革命烈士的无字碑。刘李林说,坟场偏远处更设立了多个女性名字的日式墓碑,大多刻上某某居士的称谓,原来在19世纪,不少日本女性来香港到摆花街一带当娼,年老时信奉佛教,最终葬于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