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美国大选中,蓝领阶层的愤怒格外醒目,甚至被认为是共和党参选人特朗普(Donald Trump)获得如此高支持率的主要原因。很多美国人在谴责当权者之余,也将矛头指向一个驰名世界的标识——“Made in China”。他们认为是太平洋彼岸的“中国制造”抢走了美国制造业的美好时光。可实际情况远比特朗普说的要复杂得多。
自1980年里根上台开始,35年间美国的制造业工人数量从1890万下降到1220万,而与此同时美国的总人口却从2.25亿上升到3.21亿。不仅就业人数在迅速萎缩,他们的收入水平却原地踏步。数据显示,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就陷入停滞,扣除通胀之后在接下来30多年里一直保持在时薪20美元的水平(以2015年购买力计算),因此他们的实际年收入也是近乎一条水平线,到了2008年后甚至跌破了1990 年代的水平。过去制造业在亨利-福特 等人的推动下创造了一大批蓝领中产阶级,可随着制造业创造就业能力的下降,这些人也逐渐沦落底层,成为美国当下整个 “中产消失”大背景的一部分。而因为这些人主要以白人居多,相比一直在底层摸爬滚打的黑人/拉丁裔来说跌的更惨,因此怨念更深。
美国制造业减员的真实原因
“Made in USA”
美国制造业的减员并不代表制造业本身的衰退。如果我们把时间线一直拉到1960 年,就会发现美国的制造业工人占全部就业的比例下降是一个不可逆的长期趋势。从1970年代开始,制造业人口就在以近乎一条直线地节奏稳步下降。而同时期,美国制造业占整个国民经济总量的比例则保持了一条水平的直线,这说明在减员的同时美国制造业的效率是不断提高的。2010年之后制造业的就业开始缓慢回升,增加了约6%,但是同时期的制造业产出却增加了超过20%。因此,美国制造业的减员本质上是其产业升级带来的必然阵痛。
就业没能跟着制造业一起复苏的部分原因则和美国制造业的用工需求变化有关。如今很多新增的工作岗位需要更高学历的人材,制造业企业聘用的更多的是设计、工程、营销等需要大学学历甚至博士学历的员工,如今真正在车间工作的工人只占全部制造业就业人口的40%左右。这意味着即使在经济衰退时期被解聘的员工熬到了经济复苏,但更新换代的企业们也没有给他们重新上岗提供足够的机会。这对进入职业生涯中晚期的普通工人来说尤其残酷,因为他们很难通过学习新技能重新就业,只能选择薪资待遇更低的岗位和行业糊口。
而制造业就业的长期走低也压制了制造业工人工会力量,让后者陷入缺钱少人的困境,越来越难以和企业讨价还价,因此在工人就业保护、福利待遇等各方面缺少话语权,无法起到他们应有的功效。而正因为如此,更多工人选择退出工会或者不积极投身工会的运动,导致工会运作更加艰难。与此同时,反就业歧视等一系列个体化的劳动法律的出台也让更多工人选择抛弃工会,结果无形中丧失了一个维护自身权益的渠道。而一向支持工会的民主党也相对的疏远了私营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工会组织,而选择和公共部门工会结盟,让制造业工人少了“后台”。
但对他们来说最严重的威胁是全球化。美国左右两派共同推动的全球化为美国资本创造了庞大的全球市场,在北美自由贸易体系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双重作用下,大量资本涌到新兴市场投资生产来躲避美国在税务、劳工、环保等领域重重监管带来的巨大成本。可大公司们节节高的财务报表对于美国的制造业工人来说是灾难性的。相比于无孔不入的资本,工人们的自由雇佣权则受到家庭、社交圈、个人习性、语言能力、适应能力、移民法、国境线等多重枷锁的束缚,更多时候只能看着工作迁走。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