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人是国企员工,工资稳定、福利好,当年的武钢人是率先买上家电的富裕户。少年万志宏曾以为进入武钢是遥不可及的愿望。那时武钢大多数员工是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辽宁鞍钢的技术援建者,本土的村里少有人能与武钢有直接关联。上世纪70年代,武钢曾在村里招人,每户名额一个,万志宏的一位本家叔叔成为幸运儿。而万志宏的父亲万咸超则在1962年初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返乡务农。
1985 年,武钢从周边农村征地,万家的部分土地在征之列,万志宏的母亲蔡胜荣成为武钢一名清洁工人,每月工资70多元。1988年,武钢再次扩建,万家的土地和房子尽数被划入工厂范围。万咸超和刚初中毕业的子女万劲松、万秀丽都进入武钢实业公司,在这个1979年成立的钢铁服务配套企业里,三人的职位分别是司机、钳工学徒和包装工。而万志宏在高中毕业后选择了武钢职业技术学校,1990年进入武钢成为第二热轧厂的轧钢工。资料图:万志宏家被拆迁时。
进入武钢后,万志宏每月工资100多元,和初中毕业后当了三年学徒的弟弟万劲松差别不大。不同是,万志宏的身份是“全民”、万劲松则是“大集体”。前者属于全民所有制的央企武钢核心企业,是共和国真正的工人阶级,后者则是武钢下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员工。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国企改革后,他们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合同工。资料图:少年时期的万志宏和弟弟万劲松。
虽然在身边家人和工友眼里,武钢是人生无忧的保险箱,但万志宏从1990年23岁进入武钢之初,就有一种强烈的不安感。资料图:隔着高大的围墙和铁丝网,厂区外的空地被人们利用起来种上了蔬菜。南飞/图
在位于武汉青山区的武钢博物馆内,陈列着武钢钢材大大小小的案列,记录了武钢的辉煌历程。
万志宏和工友一样三班倒,每天工作8小时,通过一台按键简洁的机器将钢材轧成各种尺寸。如果有钢材移位,就冲上去踢一脚,免得轧出的尺寸出现误差。“这是一个不合操作规范的动作,但是经常有人这么干。”资料图:昏暗的灯光里,一位工人站在炼钢炉旁。南飞/图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