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一个叫庇古的经济学家给全世界出了这么一道题:
假设从城市A到城市B有两条道路,一条比较好,但较窄,而另一条路凹凸不平,但较宽。走好的一条路要花5分钟,而走坏的一条路要30分钟。在没有管制的情况下,人们会选择走好的一条路。所以,好的那条路就会变得十分拥挤,开车用的时间也会不断地增加,直到用在好路上的时间也为30分钟为止。
庇古问道:我们应该如何办?
就这么轻轻一问,问出了两个全新的经济学科:福利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有人统计了一下,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因此而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超过了13位。
两个囚犯都被指控有罪。检察官告诉他们,如果他俩都招供,每人都处10年监禁。如果两人都不招供,每人判处2年监禁。如果两人中一人招供,招供的人将被判1年监禁,而另一个没有招供的将被判20年。如果他们能达成一个默契的协议, 两人都声称自己无罪,每人被判刑2年。但假定他们不可能达成这种默契的协议。
问题是,囚犯最可能作出的决定是什么?
经济学家们的答案是:每个囚犯将会考虑到对方如何行动——如果自己招供,自己的处境将会好些。结果两人都可能招供 ,每人得到10年监禁。
从这个故事开始,一个叫博弈论的学科火爆至今,在华尔街上乃至全世界所有的证券公司大楼里,谁对这个故事的感悟最深,谁就肯定是最值钱的一位。
任何一个领域,到了顶尖级的地步,便往往与天分有关。我每每以为,一位经济学家的聪慧和段位是可以从他讲故事的能力中体现出来。北京大学的张维迎教授便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每每一个很深奥而难解的经济难题到了他嘴里就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而他讲得最多的故事,往往是跟老汉、果树和羊有关的。原因很简单,张教授当年便是从放羊娃的家里出来的。
有一次在谈到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时,他便打起了比喻:比如一个种西瓜的人,年轻时生产的西瓜多于吃的,老年时要吃西瓜但又没有能力生产西瓜。他不能把西瓜储存起来留到老年用,便在自己年轻时生养子女,让子女吃自己生产的西瓜,以便老了以后自己吃子女生产的西瓜。到了有货币的时代,如果仅仅为了在年老时有西瓜吃,即使没有社会保险,也无须“养儿防老”,因为他完全可以在年轻时把多余的西瓜卖掉,把钱存起来,到年老时买西瓜吃。
张维迎得出的结论很明确:把社会保险当作家庭保险的必要替代是没有道理的。
一则有趣的寓言常常是一个繁复的经济迷宫的引线,有时候,为了解答一个貌似平常的寓言,一位聪明绝顶的教授竟要穷其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哈佛大学的教授曼昆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曾讲述了一个经济寓言:有一个牧牛人和一个种土豆的农民,他们每人都既喜欢吃牛肉又喜欢吃土豆。如果牧牛人只生产牛肉,农民只生产土豆,那么,贸易的好处是最明显的。但是,如果他们都既能生产牛肉又能生产土豆,情况会怎样?
如果,牧牛人生产牛肉的能力高于农民,而农民生产土豆的能力高于牧牛人,那么双方分工专事自己擅长的领域,贸易的好处仍是很容易理解的。如果牧牛人在生产牛肉和生产土豆方面的能力都比农民要强,那么牧牛人还该专门从事牧牛而农民专门从事种植土豆吗?
曼昆告诉我们的结论只有十来个字:分工与贸易可以使每个人获益,原因就在于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但是,你可能不相信,这道题目是100多年前的一位英国经济学家提出来的,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数以百计的经济学家因此吵翻了天,直到1990年代,出现了超高计算能力的计算机之后,争吵才渐渐平息下来。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一只过路的公山羊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
它假装高兴地在井中洗着澡,喝着水,还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一心只想喝水信以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它咕咚咕咚痛饮完后,就不得不与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办法。
狐狸早有准备,他说:“我倒有一个方法。你用前脚扒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从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
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议,狐狸爬到他背上,然后再从羊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后,便独自逃离了,将可怜的山羊永久地留在了井中。
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国的股市,想知道庄家、散户、题材和壳资源之间的复杂关系,把上面这则寓言弄明白,大概就可以了。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