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5000点的时候监管层开始意识到风险了,这个点位破掉总比大盘冲到10000点的时候再破要好。”老吴这话不知道算不算庆幸。
按照中登公司的数据,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两市只有不到5%的个人投资者清空了仓位,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没来得及跑路。
很多还算精明的老股民成功地实现了逃顶,或者是及时割肉。然而,让这些老股民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坑之后是另一个更大的坑。6月底到7月初,监管层出面喊话稳定市场情绪,这让仍旧笃信牛市尚未终结的老股民判断,政府要救市了,4200点已经是政策底了。
结果,抄底反被套。股民开始迁怒于监管层,那段时间,老吴的手机里也经常会收到消息,“上面不满意股市问题,要换人了。”尽管不辨真假,但是股民总是以“随手转发到朋友圈”这样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而老吴在那段时间,也开始对政府救市的诚意产生怀疑。
“政府该不该出手救市?”这是那段时间最热的一个话题,事实上等到大家争论完之后才发现,只要持仓的都认为该救,认为不该救的基本是空仓或者半仓的。
政府终究还是出手了,而且还是下了猛药。毕竟,这一轮牛市承担了太多股市之外的责任,要配合国有企业改革、配合产能过剩行业去杠杆、配合全民创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所以,牛市不能终止。
唯有不贪
但是,老吴打算撤退了。
“精力和能力都明显跟不上了。”他对记者说,现在的股市已经远比8年前的那个市场复杂得多,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参与其中,一些老股民仅凭借个人的经验,已经无法对抗那些借助计算机的专业投资机构了,而且,层出不穷的新兴行业让他眼花缭乱,花费时间去分析这些科技型公司的基本面,成本太高了。
时间成本变得比资金成本更重要,这也是老吴这一代股民的集体特征,他们中的多数人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相对财务自由,他们宁愿花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所以,他们会将手中的资金交给自己信得过的私募机构代为操作,毕竟,他们要比自己更专业。
“这个市场终究是属于专业投资者的。”老吴的这句话似乎和监管层这么多年来的想法不谋而合。
之前的几年里,监管层总是在喊,要鼓励投资者价值投资,要提高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比例;然而,几年前一手扶持起来的公募基金并没有完成其该有的使命,反而,一些公募基金的操作手法完全成了“大庄家”,成了股市动荡的最大不稳定因素。
市场的变化不可能拔苗助长,需要时间,需要花费成本,要有越来越多的股民开始自我反思。
老吴的思想变化源自于过去5年的熊市,在这5年市场惨淡的情况下,老吴一直都没有清仓,当然,投入到股市里的资金少了很多,仅有的资金不可能像牛市那样“撒胡椒面”,只能专注于一两只股票,这段时间也让老吴渐渐地沉静了下来,认真地研究起上市公司来,没曾想,恰恰是这5年熊市,反而让老吴赚了比当年牛市更多的钱,他手中的一只股票在这不到5年的时间里涨了10倍。
老吴一时间成了公司的“股神”,一些同事先是跑过来打探消息,看看老吴买的什么股票,后来时间久了发现,老吴这么多年来始终就盯着那一只股票,老吴几乎会研读这家公司所有的公告,甚至把一些财报数据打印出来,一页一页地翻看,他甚至还会跑到外地去参加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
16年前,赶在“5·19”和网络科技股那一轮行情,老吴也在股市上赚了很多钱,但是,当时的老吴是跟着“大哥”背后炒,人家买什么他买什么,人家什么时候卖他也什么时候卖,随后,赶上4年熊市,“大哥”也撤出了股市,没人指点的老吴在股市也没少吃亏。
紧接着2006年到2007年,股权分置改革和整个上市公司业绩大增推动了新的一轮牛市,上证综指从1200多点一路蹿至6124点,不到15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从5万亿暴涨到33万亿,那个时候,基本是闭着眼买股票都能赚,根本不需要去研究上市公司的业绩。
那几年,跟着大行情随波逐流的老吴,也赚过,也赔过,时间久了,对于股市的那点儿涨涨跌跌已然麻木了。
个人终究无法对抗市场,甚至,无法克制的贪念总是会被他人利用,转而将自己变成机构的猎物。
2011年的时候,恰逢股市低迷,那个时候被股民称之为“空军司令”的侯宁曾经给记者做过一个分析:“作为散户,你没有机构的资金优势,没有他们的信息优势,连智力也比不过他们,想要在股市里赚钱靠什么?唯有不贪。”
控制欲望,成为了所有老股民除了赚钱之外,在股海沉浮中最大的收获,他们也总是教诲后来的新股民:“在股市里,只有做到不赔钱,才能赚钱。”
“股市说简单了,不过就是‘高抛低吸’四个字,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哪有那么简单。”大道至简,可是,越是简单的东西,越难。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