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掉《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将为培生公司获得接近10亿英镑的总收入。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英国出版公司培生集团正在谈判将其持有的价值4亿英镑的《经济学人》集团50%股份,出售给《经济学人》集团的其他持股者们。
这次谈判发生在培生集团以8.44亿英镑把其旗下另一家老牌报纸《金融时报》卖给日本日经新闻的同一周,这将瞬间导致这家有着171年历史的英国出版商从一个业务涵盖广泛的行业巨头彻底变成了一个基本只关注教育领域的公司。目前培生集团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而报道这一新闻的正是《金融时报》。
两位知情人说,培生集团在《经济学人》的股份大约值4亿英镑。这意味着《经济学人》的估价和《金融时报》相当,尽管前者的营业利润可达后者的两倍多:《经济学人》集团——包括其下属的信息提供者《经济学人智库》和CQ Roll Call——去年的营业利润达到了6000万英镑,而《金融时报》只有2400万。
总之卖掉《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将为培生公司获得接近10亿英镑的总收入,这将有助于解除由于其目前主打的教育板块——培生教育出版集团的营业额不稳定而导致其信用评级在英国的穆迪投资排行版中呈现负值这一尴尬局面。
1957年,培生集团在获得《金融时报》的同时,也获得了《经济学人》的一半股权。但由于当时其所持股份均由B股组成,使其仅名列《经济学人》13位管理者中的第六位。管理层的地位高低主要看A股持有,当然也要看现金流和前雇员的情况。
近年来,《经济学人》集团也在寻求除了卖广告(2014年广告收入已经下降了18%之多)之外其他来钱之道,比如出版多国语言版和尝试推出新的视频形式等等。今年1月,《经济学人》第17任总编詹妮·M·贝多丝走马上任,接任去年12月跳槽到彭博新闻当主编的约翰·麦克列威特的她,是《经济学人》 172年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编。
一位知情人说,潜在的购买者包括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施罗德公司,全球最大的糖果公司吉百利公司,甚至还有罗斯柴尔德家族。他还补充,虽说协议不会很快签署,但有望今年夏天之后能达成一致。
当然对这家百年老店有兴趣的也不只以上三条“巨鳄”,意大利豪门阿涅利家族的继承人约翰·埃尔坎,也是《经济学人》的一位主要持股人。阿涅利家族旗下的著名汽车制造商菲亚特同样是RCS媒体集团的控股者,旗下有意大利发行量最大的全国性日报《晚邮报》。
另有两位知情人说,作为同行,彭博新闻社、汤姆森-路透集团和施普林格集团等媒体也曾对购买培生集团的股权一事有过接触,但由于拥有这些股份也无法让他们控制《经济学人》集团,所以这些公司最后停止了对股权的追求。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时报》花落日经之前,也传出过这三家媒体巨头对其有意的消息。
但在结果水落石出之前,任何协议都必须由《经济学人》的四位董事(包括英国前保守党内阁大臣伯顿利和前内阁秘书奥唐奈尔爵士)同意后才能通过。这些董事的一大职责是保护“公司所有权的持续自主性和《经济学人》杂志的编辑独立性(不受到出版商的干扰)”。
和《金融时报》不同,《经济学人》的编辑自由是从企业设定中就被奉为圭臬的。《经济学人》的编辑自由被以下要求保护:董事必须批准任何A股或者B股股权的转移,以及每位新编辑的录用。而《经济学人》的编辑部强势到什么地步了呢?当集团内部大多数单位都搬到伦敦市的主要商业区金丝雀码头的时候,编辑部还留在伦敦市中心地价最高,被认为最具“贵族气息”的梅费尔区。一位《经济学人》集团的资深雇员表示,管理层的想法是放弃金丝雀码头区办公大楼里的那些记者,而另一个替代方案是让整个公司搬到地价更便宜的地方。
培生集团的首席执行官约翰·法伦已经保证将公司的投资优先考虑教育相关业务而不是那些远期需求。他也表明培生集团不想通过回购或者特别股息的方式把钱还给持股人,尽管公司确实有着股息增长应当超过通胀率的政策。
分析人士称,培生集团正在进行重大战略调整,把业务重点逐渐转向教育领域,因此出售《金融时报》之后又传出出售《经济学人》的消息也算情理之中。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