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在失去熟悉的高增速,每个过剩的行业都形成一个囚笼,但市场仍在享受久违的激情。
中国经济正在失去熟悉的高增速,每个过剩的行业都在形成一个囚笼,但市场仍在享受久违的激情。
产能过剩一直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痼疾”。产能利用情况最为直接的指标即为产能利用率 ( capacity utilization) ,被定义为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与最佳生产能力之间的差异。
2003年12月,中国国务院下发《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盲目投资若干规定的通知》;2013年夏季,工信部连续公布了淘汰产能的企业名单;2013年10月,《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提出“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
长达10年的时间里,相关政策接连发布,但需要淘汰的行业却比原来多了几倍,陷入了不断淘汰不断过剩的循环之中。而每个过剩的行业都会形成一个囚笼,边界固化,外面的资本不会进去,内部的企业资本和私人资本无法脱逃。
中钢协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纳入钢协统计的大中型钢厂利润亏损9.87亿元,特别是钢铁主业亏损更为严重,亏损额达110.53亿元,增亏34.3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钢协统计的会员企业已经接近半数都处于亏损,亏损企业数量50户,亏损额达103.55亿元,同比增长 27.31%。
“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可总结为‘需求下降、产量下降、价格下降、环保加压、整体亏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这样形容。
情况确实不乐观。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为1.77亿吨,同比下降6.2%,主要用钢行业增速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同时用钢强度减弱,钢材需求下降。
与此同时,一季度全国生产生铁、粗钢也分别以2.3%和1.7%的幅度下降。价格方面,3月末钢铁协会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75.43 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9.4点,4月份以来,钢材价格指数延续小幅下降走势,4月第三周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跌至73点,创有指数记录以来的新低。
安永公司全球矿产业务主管迈克尔·埃利奥特表示:“面对产能过剩的问题,中国的动作迟缓。未来五年钢材价格将处于低位,直至全球产业整合开始。”
近十年来,虽然中国经济蓬勃发展,钢铁公司的供应量还是超过了需求量,期间钢材价格几乎下滑了近一半。如今,中国经济增速滑落至近六年来的最低点,国内需求萎缩,产能过剩的问题进一步恶化,但是钢铁公司并没有削减产量的迹象。
安永公司估计,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程度可能高达30%。而且并没有减缓的迹象。2014年,中国钢铁需求遭遇近十年来首次下滑的状况,同比降幅为3.3%。根据世界钢铁协会(WSA)的预测,2015年和2016年的需求量还将分别缩水0.5%。
Capital Economics公司卡罗琳·贝恩在本周二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虽然各界知悉整合的必要性,并且政府设定了削减产能的目标,但是产量、亏损和债务还是齐齐升高。”
早在2009年,工信部就指出,由于投资增速过快,产能过剩问题有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业扩展的倾向,市场无序竞争的风险正在增加。2013年1月,工信部指出“低端过剩,高端也过剩”,表现为:在同一产业内,高端产品有时候还卖不过低端产品。
比如,一些钢厂“扎堆”转向板材生产,结果产能过剩,导致技术含量较高的板材价格低于生产方法比较简单的螺纹钢。
2015年2月,工信部再度指出,大型钢铁企业精品板材项目 多为汽车板、电工钢等高端产品,已出现过剩迹象,低牌号取向电工钢、无取向电工钢及普通质量汽车板市场压力进一步加大,高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日趋加剧。
对于中国而言,削减产量并非易事,因为国有钢铁企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迈克尔·埃利奥特表示,中国已经将重组、整合钢铁行业的目标日期推后到2025年。
为了消化过剩产能,中国钢铁公司的方法是加大出口量。2014年,中国钢铁出口量飙升了50%,并且2015年第一季度继续以40%的速度增加。尽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仍然对出口业务前景持乐观态度,但是中国钢铁制造商将面临越来越多国家征收反倾销税的问题。
3月和4月,欧盟委员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数个国家的特定钢材征收反倾销税,印度贸工部还威胁要对其他亚洲国家的钢材征收关税。迈克尔·埃利奥特表示,关税只会让廉价钢材涌向没有贸易壁垒的国家。他表示:“贸易壁垒只是短期解决方案,廉价钢材还是会打入没有高关税的国家。”
解决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欧洲用了20余年的时间,日本也有过因钢铁产能过剩,10多年时间处于“干一吨赔一吨”的坎坷境地。因此,我国的钢铁企业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近两年,全国炼油能力快速增加,开工率与需求却下降明显,中国炼油行业产能过剩也是问题突出。
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一次炼油能力为2.81亿吨,到2014年已增至7.56亿吨,年均增长7.3%。但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明显回落,特别2010—2014年,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降低,全国炼油开工率大幅下降, 2014年降至66.5%。若自2000年算起,中国原油加工量年均增长6.4%,而2010—2014年期间,原油加工量年均增幅仅为4.2%。
2014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3.1亿吨,同比增长5.1%,对应原油加工量约4.56亿吨,能力超过需求3亿吨,能力消费比(能力消费比=产能×100%÷表观消费量)达到167%,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钱兴坤指出,根据在建、拟建的炼油项目规模,“十三五”将新增产能1.2亿吨/年,若在2020年如期投产,则总产能将增至8.5亿吨/年。
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戴宝华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GDP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长,同时汽车保有量处于快速增长期。参考发达国家发展规律,预计我国成品油消费仍有10年左右成长期,还有1亿吨增长空间,然后逐渐达到峰值或相对稳定。
“根据国内炼油能力建设情况,未来国内成品油供需宽松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到2020年国内成品油需求量将达到3.5亿吨,供需富余量达4000万吨。”钱兴坤说。
中国成品油消费“汽高柴低”日渐明显。钱兴坤分析指出,预计2020年,中国消费柴汽比将由2010年的2.13下降至1.5,之后仍将呈明显下降趋势,到2030年降至1.06。
当前世界炼油能力亦过剩加剧,成品油和化工市场竞争激烈。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预计,到2020年,世界炼油能力将突破50亿吨/年,亚太和中东是炼油业未来发展的主力。炼油能力过剩达2.4亿吨/年。炼厂开工率将低位徘徊,各地区炼油业应加快结构调整。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