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钱永不眠,资金永远不会“沉淀”下来,只是从一个投资标的换到另一个投资标的上。这一轮股市暴涨的原因可能有千千万万个,但认为“股市成为资金蓄水池”也是原因之一的投资者,肯定是在胡思乱想。
A股以“政策市”闻名,每一次上涨/下跌时,舆论和股民都能找出若干个“政府想干嘛”方面的理由。这次也不例外,其中一个理由就是:政府希望股市成为继房市之后的又一个吸收巨额货币的蓄水池。
考虑到最近一年来,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房价停涨,这一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是,股市真能成为货币的蓄水池吗?
货币蓄水池?
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保持着极高的广义货币(M2)增速。截止2014年2月末,中国国广义货币余额达125.74万亿元,M2/GDP比例接近200%,在主要国家中遥遥领先。这也是央行长期背负“滥印钞票”骂名的原因之一。
但与此同时,同其它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通货膨胀(以CPI衡量)却长期保持在较低的位置。
面对这两种背离的数据,有种观点认为,有一个资金的蓄水池,将央行发行的巨额货币吸收进去,避免了物价的大涨。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楼市被认为是这样的一个蓄水池。4月1日,新华社援引世邦魏理仕中国区研究主管陈仲伟的观点称,“楼市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蓄水池,可以吸纳超发的货币”;2014年4月,建业地产董事局主席胡葆森称,“胡温政府这十年,整个货币M2总量,从不足20万亿,到现在(2013 年)突破100万亿,这些钱都去哪儿了,把钱当成水的话,土地、房产一定是最大的蓄水池。”
随着房价的回调,以及的股市暴涨,股市似乎成了一个新的蓄水池。
4月12日,《金融投资报》援引某专家观点称,“股市上涨可使股市成为130万亿巨额货币发行量新的蓄水池,以取代房地产市场旧蓄水池”。某网络媒体则认为,周小川当年“池子论”中的池子就是股市,“因为股市吸纳的资金不仅对实体经济减少干扰,特别是应对过去热钱涌入楼市的抽身退席,而且股市吸纳的资金过度可以再增发掉,有利于调整通货膨胀。”
如果这个理论是真的话,一年内接近暴涨100%的A股,也可能仅仅只是刚开始牛市的步伐。
截止4月10日,沪深股市流通市值42.6万亿,总市值则是51.8万亿。想象一下已经“沉淀”在“房地产蓄水池”中一百多万亿元的资金吧(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3年的调查报告,2011年该数据为128.3万亿),想象一下将要“沉淀”在“股市蓄水池”中的天量资金吧,A股多头在梦里也会笑醒吧!
金钱永不眠!
事实上,股市和楼市都不可能成为天量资金的蓄水池,资金之所以被投入到股市和楼市之中,并不是为了被“沉淀”下去,而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以楼市为例。假设某投资者/投机者以1000万元/套的价格,一共花1000亿元,在北京购买10000套房子。
在这个案例中,有1000亿元的资金投入到北京楼市中,但是,这1000亿元并没有“沉淀”到某个“蓄水池”中并停止流动。恰恰相反,资金从购房者流通到了房地产商(卖房者)手中,房地产商获得了这1000亿元的资金(假设上述交易以现金完成)后,资金也没有“沉淀”下来,房地产商发放工资、偿还债务并扩大借款规模、继续购买土地、修建更多房产项目,其它购房者继续购买,如此周而复始。
资金从房地产商手中流出后,也并没有“沉淀”下来,获得资金的建筑工人、企业和政府,仍然要消费和投资,并让资金继续流动。
和楼市类似,投入到股市中的资金,也并不会“沉淀”下来。
假设某投资者/投机者将100亿元的资金投入到股市,购买公司A的股票。分两种情况,在第一种情况下,该投资者以100亿元参与公司A的定向增发,投资者获得约定份额的增发股票,公司A则获得100亿元的资金。这100亿元的资金进入股市后,从投资者手中流动到了公司A的现金账户中,并没有“沉淀”下来,而是成为该公司发放工资、扩大投资的一部分,之后也不会停止流动。
在第二种情况下,该投资者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公司A的股票。有买就有卖,该投资者购买的股票,必定是现有投资者转手卖出的股票。资金投入到股市,股票和资金相互转手。新获得资金(卖出股票)的投资者
同样不会让这笔资金“沉淀”下来,他会购买其它股票、消费或进行其它投资。
金钱永不眠,资金永远不会“沉淀”下来,只是从一个投资标的换到另一个投资标的上。
这一轮股市暴涨的原因可能有千千万万个,但认为“股市成为资金蓄水池”也是原因之一的投资者,肯定是在胡思乱想。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