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制造业龙头地位仍然稳固,这意味着其他地区的发展会更加艰难。”
13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网站提前刊发了最新封面文章《中国制造》,文章罕见地称赞,中国制造业将一直保持三大超强优势,并带动亚洲制造业的发展,但——这影响了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并不鲜见的“坐等中国工资上涨引发制造业产业转移”一说,该文认为将会是“失败者的投机取巧”。
以下为全文翻译:
通过制造产品,再把它们卖给外国人,中国使自己乃至世界经济脱胎换骨。1990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还不到3%,如今已接近25%。全世界80%的空调、70%的手机以及60%的鞋都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业的白热化发展所形成的供应链,已经深入到东南亚各地区。如今,全世界几乎一半的产品都由“亚洲工厂”制造。
一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追随着亚洲四小龙(比如韩国和台湾)。很多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到了一定时候,中国就会因后劲不足而将“接力棒”交给其他国家,让大家轮流坐庄制造繁荣。但薪资上涨这一因素远不足以使中国松手,相反,中国把“接力棒”捏得更紧了。从中国流失出去的廉价劳动力工作岗位主要转移到了东南亚地区,进一步巩固“亚洲工厂”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而那些不在中国“势力范围”之内的新兴市场——从印度到非洲再到南美洲——就不仅要问:想要致富真是越来越难了吗?
观察者网注意到,《经济学人》最新一期的封面文章聚焦“中国制造”
劳动第一
中国经济的活力已不如从前。房地产市场深受供大于求之苦,不断增长的债务也成为一个重负。本月初中国政府宣布201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目标是7%,这将成为20多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最低水平——而本周的研究数据则显示,甚至实现这一目标,或许都会困难重重。尽管如此,中国在制造业上将一直保持三大超强优势,从而使整个经济体受益。
首先,尽管中国也涉足高端市场、开拓高附加值产业,它始终紧守着低成本制造业这块一亩三分地。事实上,中国在全球服装出口份额中所占比重从2011年的42.6%上升到了2013年的43.1%。同时,中国还掌握了更多的“中国制造”原材料。世界银行发现,进口零件在中国零部件总额中所占比重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60%的峰值下降到了如今的35%左右。这一现象有诸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拥有一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高效供应商。此外,中国还拥有一流且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每年造10个机场。而中国企业则采用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率,降低工资成本——中国政府新近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目的即在此。
中国的第二个优势就是“亚洲工厂”。随着工资的上涨,一些低成本作业确实在被淘汰。它们中的大部分转交给了东南亚地区那些收入更低的众多人口。这一过程有其阴暗面在。去年,一个民间组织发现,在马来西亚的电子工业中有几乎30%的工人存在强制劳动现象。而三星、微软、丰田以及其它跨国企业在中国削减生产,转向缅甸和菲律宾等地区,也巩固了这条以中国为中心的东南亚地区供应链。
中国正逐渐成为需求链上的关键一环,这是其第三个优势。随着中国消费者消费能力及需求品味的提高,“亚洲工厂”也在高利润市场营销与客户服务中抓取了更大的份额。与此同时,来自中国市场的需求更是大大加固了一系列亚洲供应链。在中国市场上,比起其它地区的竞争者,亚洲国家的供应商更加有优势。
而靠着灵活的政策,这些优势能发挥得更加充分。东盟有能力在低端制造业上捷足先登。以量计算,中国在美国鞋类进口份额中所占比例从2009年的87%跌到了去年的79%。其失去的市场份额被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这些国家填补了。实际上,东南亚国家联盟能做的事还要多得多,它有能力建立起一个旨在提供更高端产品与服务的统一市场。地区性贸易,甚至全球性贸易,有助于将制造业体系从中国扩散至周边国家。泰国的汽车制造业取消了对外国零部件的进口限制,获得了良好发展,表明正确的决策可以帮助东盟国家嵌入中国的制造业流水线。
遗憾的是,其他新兴经济体没有那么多保持乐观的理由。这些国家缺少支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能力。北美自贸区帮助墨西哥企业融入北美,但没有让中美洲、南美洲企业受益。贸易壁垒高企,西欧国家不会像帮助中东欧那样提携北非经济发展。
印度,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希望从亚洲工厂手中夺取制造业工作,但面临巨大挑战。制造业创造的就业岗位和工资收入可能没以前那么多了。过去,出口导向型制造业把大量没有技术特长的工人从农田转移到工厂,瞬间提升了这部分人口的生产力。如今,技术进步已经省去大量人力操作。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可能是最后一批通过雇佣低端劳动力生产廉价商品实现跳跃式发展的经济体。
政府需务实
这种发展模式不再单纯依靠压低劳动力成本,从而对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南美和非洲国家而言,首要任务是建立更加自由化、全球化的服务业贸易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只盯着光纤,还要修码头、筑马路。教育是必要条件,想要在全球市场开辟一片天地,必须凭借技术工人。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无论如何,坐等中国工资上涨引发制造业产业转移,将是失败者的投机取巧。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