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两会召开,政府成绩单面临全国人大“验收”,从年初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就处于下行区间,各项数据并不乐观。总理要求,必须按下全面深化改革的 “快进键”,打造“双引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草根原创”迸发出的新元素、新模式汇聚成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未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国家会有怎样的对策?凤凰财经《智客厅》栏目邀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先生来解读这一话题。
黄益平表示,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确实非常大,所以去年政府一直在做的定向宽松,但似乎力度不太够,市场的普遍的预期是,今后还会有降息和降准。
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楼市走向,黄益平指出,以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可能会越来越分化,就是北京这种属于超大型的城市,尤其是在市中心,好的地带,房价肯定还会涨,因为它的供应是很有限的。
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黄益平认为,创新本身是要遵循大数定律,就是不能有政府预先确定谁担当我们的创新的主体,一般的创新的办法,就是要给企业,给个人提供宽松的创新的环境,其实主要让市场来做,政府要改变。大型垄断企业一般来说都不需要创新,也没有创新的压力,所以要把这个进入的门槛大幅度的降低,让大家进来,让大家竞争创新。
作为创新领域的领跑者,互联网金融成为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一大亮点。“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有两波发财的浪潮,现在都已经过去了。第一波是早年国企改革,第二波是房地产,现在两波都过去了,也许互联网金融是第三波。”黄益平称。
以下为对话文字实录:
黄益平:最近一段时间,经济下行的压力确实非常大,所以似乎去年一直在做的定向宽松,似乎力度不太够,所以这一次是普遍性的,但是你们可能也注意到了央行好几位官员都出来说,这一次的这个存准率的下调,不等于全面的宽松,他们主要给出的理由是两条,第一是因为过去我们外汇占款减少,也就是说进来的钱减少了之后,那么流动性增加,不像过去那样的多,第二个是因为,过春节了,可能对流动性的需求有增加,所以官方的说法似乎就是为了平稳这个流动性的这个状况,但我自己的感觉,这个经济下行压力还比较大,所以市场的普遍的预期是,今后还会有减息和降准。
主持人:这跟现在的国际金融环境有关系吗?现在欧元区的这样一些量化宽松,对人民币有怎样的影响?
黄益平:不太好直接说有什么关系,欧洲确实在量化宽松及日本也在量化宽松,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看,美国已经在逐步地退出这个量化宽松,所以我想最主要的考虑,还是这个国内经济形势的稳定和流动性的稳定,根据央行的说法。
货币政策上实施定向宽松 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
主持人:中央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然后还有三农以及重大水利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还有一些定向,比如说对城市商业银行还有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定向降准,这个定向降准释放约2000亿的流动性,您觉得是否能真正进入到三农和中小企业呢?
黄益平:我觉得这个做法应该是从去年开始一直有的,就是把一些结构性的思路,结合到货币政策当中,所以去年所做的很多定向宽松,定向降准,其实都有很多结构性的,这一次就像你说的这些,中小型的这个银行,尤其是城商行,给他们把存准率降得更低一些,也就是说他们有更多的流动性,希望这些钱用来更多的支持中小企业,包括三农的这个发展,我觉得从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是不是真正能达到这样的目的,我觉得还需要观察。
你刚才说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去年学者一直在讨论的,就是我们在货币政策上实施定向宽松,或者说我们领导人说的叫精准滴灌,能不能达到效果,我自己持怀疑态度。
就是我觉得如果这些机构,钱多了,那么他们会给他们平常的客户,增加业务,比如说中小企业,我觉得完全有可能,但是反过来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今天金融机构,不愿意把钱贷给这些三农企业,或者是中小企业,说明他们的风险比较大,或者是有其他的一些障碍,比如说中小企业没有抵押资产,可以抵押,或者是其他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单纯地希望这些机构,更多地把钱带给中小企业,我觉得可能效果可能会打很大的折扣。
一方面是你这个钱会不会到这些机构,其实很难说,确实有一些钱出去了,如果中小企业现在的风险,都在大幅度上升,他很可能就倒手给其他的机构了。因为我们知道,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最大区别,财政政策可以相对简单的实施结构性的意志,你在哪儿缺一条路,哪儿缺一座桥,直接就规划投资就完了,当然也可能有效率损失的问题,但是这个瞄准是很容易的,货币政策钱出去了之后,它是流动的,你最后并不知道它是到什么地方。
主持人:那您认为全面降准是不是强刺激的开始呢?
黄益平:我觉得影响不会特别大,这个尤其是我们考虑到央行说的,央行的官员说的,这个是一个流动性的管理,它不是一个全面性的宽松,我自己不认同这是强刺激的开始即便是全面的宽松,也不是强刺激的开始,我觉得这个有很大的区别,我自己的理解,是从这个习李开始执政以后,我觉得他们一直在试图避免再像过去那样的全力刺激保增长,尽管就是有不同的措施出来,为自己也好,定向宽松也好,当然也有很多专家有不同的解读,微刺激多了,也就是强刺激,但我觉得从政策理念上,包括对他们实质做的上面,其实一直在避免强刺激,到现在为止,我觉得我没有看到不一样的这个证据。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