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家企业工业总产值5.8亿 上报称44亿
记者调查湖南基层统计造假:数据虚涨近百倍,造假触目惊心
据新华社电 5.8亿元的产值上报为44亿元,1.1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上报为7.8亿元;停产的、未投产的、被兼并的,甚至连地址都找不到的企业,还在上报“产值”;一些部门分解任务,伪造资料,“指导”企业上报虚假数据……
这是湖南在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中抽查发现的统计造假行为。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政绩观扭曲,统计造假“前赴后继”,屡禁不绝,搞坏了党风政风,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有的企业登记地址找不着 有的已停产
统计数据具有法定效力,必须力求准确。可是,在一些地方,统计却变成了“数字游戏”,有什么需要就报什么数字,想怎么报就怎么报,有的实际数据还不足虚报数据的一个零头。
衡山县是湖南一个只有40多万人口的小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家统计局统计执法检查室在去年上半年查实,湖南衡山县在统计和“三经普”中,虚报数据的问题非常突出。抽查的39家联网直报工业企业,2013年工业总产值上报数合计44亿元,而检查数合计只有5.8亿元,差错额高达38.2亿元。
另外,抽查的51家“非联网直报单位”,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上报数合计7.8亿元,检查数合计1.1亿元,差错额6.7亿元。
无独有偶,国家统计局统计执法检查室的核查中,还发现长沙市某区在统计和“三经普”中也存在严重的虚报数据行为。比如,核查的9家联网直报企业普查数据,有5家存在虚报,其2013年商品销售额(营业额)上报数合计2.7564亿元,而检查数合计仅为337万元,虚报数是实际数的80多倍。
核查的天心区城南路街道20家非联网直报企业普查数据,有10家存在虚报,其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上报数合计3290万元,检查数合计仅为335万元。
为了多报,一些地方甚至“借尸还魂”,弄虚作假。衡山县核查的40家联网直报工业企业中,有6家在2013年前已经停产、或未投产、或被收购的企业仍然在报数。核查的51家非联网直报单位中,在普查登记地址找不到的有13家,2013年以前已停产的有13家,重复上报的有1家。
核查的天心区城南路街道187家非联网直报单位中,有87家普查登记地址无法找到;核查的天心区城南路街道666户个体户中,有294户实际不存在。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微博]前后历时两年多,从去年1月1日起进入登记和数据采集阶段,涉及超过7000万调查对象。根据统计法等相关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统计数据上报。记者获悉,这些造假行为被发现后,经全新核查这些数据已在全国经济普查中予以修正。
县委书记逼企业造假 2亿产值报8亿
这些地方之所以出现离奇夸张的虚假统计,背后都有违规干预的“推手”——根据查实,联网直报统计开始后,衡山县经信局和县统计局相关工作人员通过QQ群向全县联网直报工业企业发送预计数据,指导企业按照发送的预计数填报信息,18家企业按预计数上报信息,多家企业由县经信局和县统计局相关工作人员固定代报或临时代报。
此外,衡山县统计局分单位制定“三经普”经济指标预计表和个体户目标数,并向各乡镇分解任务目标,误导基层和企业虚报普查数据。更有甚者,衡山县统计局还伪造普查资料,对实际不存在的非联网直报企业编造“三经普”告知书200份,将资料录入PDA(电子终端设备)上传。
长沙天心区城南路街道有关工作人员下载制作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个体户营业执照等制作软件,分发给各社区制作相关证照、印章、普查告知书。这些被伪造有关证照的企业有的是真实存在的,有的是无法找到的“空挂”单位。
中南大学统计学系教授朱灏说,第三次经济普查中出的问题绝不仅仅只在湖南这两个地方存在。
“一些地方的统计数据不可信。”沿海一位民营企业家向记者讲述说,他在某县投资建了一个厂,这个县的县委书记逼着他们虚报产值,本来是2亿元的产值,非要报8亿元,后来税务、经信等部门还来查收费偷税、节能减排任务是否完成,虚报了几次后企业实在受不了。后来这位县委书记调走了,县长当了县委书记后又要求他们以3倍的产值来虚报,还说“现在是关键时刻,请帮帮忙!”
“各地单纯追求对GDP的考核是造成统计水分甚至造假的重要原因。”湖南省统计部门一位处长分析说。一位县领导谈到,别的县虚报,自己县如果实报,数字就会很难看,上级会责怪,干部群众会议论,还要失去评优、评先资格。
一些干部谈到,这种“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不正之风,助长了统计造假的肆意蔓延。
“统计造假是一种严重腐败!”湖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王学杰认为。接受采访的一些专家认为,这些明目张胆的统计造假行为,助长了歪风邪气,搞坏了党风政风。必须下大力气依法惩治,形成震慑,扭转风气。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