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靠信用卡谋生的年轻人,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
他们将各银行信用卡当做“狩猎”工具,通过POS机给信用卡刷出大量积分,或替人付账积攒积分,刷卡后兑换实物转卖。
他们是一个“系统”,有人出租自己的信用卡赚取租金,有人聚敛多人的信用卡刷出数千万积分赚取暴利。
他们与银行之间玩起“猫鼠游戏”。他们对信用卡的使用规则了然于胸,钻银行的“漏洞”。
银行通过内部数据监控异常信用卡,冻结其积分,停掉其POS机。
法律人士称,对于规范套取信用卡积分的行为,目前存在法律灰色地带。
北京安贞大厦,某银行租的一间会议室,高叶飞、蔡华(化名)相向而坐。
从外表看,蔡华不像千万富翁。他33岁,嘴唇干裂,头发凌乱,穿件红色运动棉服。理工科研究生毕业的他,现居珠海,他有项特殊爱好:研究各个信用卡刷卡积分规则的“漏洞”,并从中赚钱。他也是目前这个“行当”里的知名人物。
2014年11月底,蔡华领着亲友进京上访。他们去央行、银监会、某银行信用卡中心反映情况:他们的某银行信用卡里,出现莫名欠款,从数十元到数十万元不等。
某银行的客户经理高叶飞被安排处理此事。他熟悉这些卡的扣款情况。这名某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客户经理,曾和同事花费数月,调查这些卡的使用状况。他们发现,蔡华等人涉嫌“虚假交易”,赚取并出售积分,获利上千万。
蔡华不认可某银行直接扣款的惩罚行为,他认为要惩罚,应通过司法手段。蔡华和高叶飞在会议室对峙着。他们之间,隔着一个缺乏法律约束,且利益丛生的信息卡积分江湖。
蔡华依靠刷信用卡发家的历史已有10多年,在过往的日子里他和他的朋友顶多会受到银行轻微惩罚,“一阵风过去,大家还是继续发财。”
不过这一切在近来发生了变化。
最严惩罚
某银行将蔡华等人“刷”去的积分,变成信用卡账户欠款倒扣回去
此次,蔡华遇到最严处罚。某银行将他们“刷”去的积分,从信用卡账户变成欠款倒扣回去,否则他们去年起码还能多赚四五百万。
蔡华有几十张某银行沃尔玛信用卡,但都不是他的,是通过各种关系租来的。这些卡给蔡华带来巨额财富。
这些是2012年,某银行和沃尔玛联名推出的信用卡,该信用卡的积分,可在沃尔玛超市作现金使用;或在超市兑换成购物卡:每20万积分可兑换1927.5元的购物卡。
蔡华嗅到赚钱的机会。假如手中有5张沃尔玛信用卡,一年能兑换约一万元的购物卡。再将购物卡打折出售,那将赚到暴利。
蔡华发动身边的亲友,办理某银行沃尔玛信用卡。只要手中的卡越多,卡内的积分越多,便能兑换更多的购物卡,也能获利更多。
信用卡每消费1元,便有1分积分。蔡华的卡透支额度只有2万元。但他的每张卡都刷有数千万积分。
蔡华告诉高叶飞,他们没有“虚假交易”。他收来信用卡后,在网上联系各地“炒货”商家,用自己的信用卡替人付账。对方将资金打入他们的信用卡账户,由他们刷卡付账,以此获取积分。
蔡华说,比如某订票网站需要大量购买航空公司预付卡,每张卡10万元。他们通过为这家网站购买预付卡,每张卡给这家网站500元左右优惠,而蔡华能获得大量积分。“这还不算最多的,有航空公司预付卡一张就是100万元。”
另外他们还帮超市炒货的“黄牛”付账。
超市有时会做活动,某个商品价格很低,于是就有“炒货黄牛”在超市大量购买,他们则为这些黄牛刷卡付账,并给黄牛折扣,这个付款过程又可积累积分。
蔡华等人不会放过任何获得积分的机会。这样卡内很快就有几千万的积分。
为防止“恶意”兑换,某银行也设定门槛:一张信用卡一年最多只能兑换20万积分。但这并未拦住长期玩卡的蔡华。
蔡华发现,只要去某银行挂失、补办一张新卡,卡主名下的某银行积分仍可继续兑换沃尔玛购物卡。
替人购物,刷分,兑换购物卡,挂失,再兑换,挂失,再兑换……
“理论上,可以无止境兑换下去。”蔡华说。
高叶飞调查发现,从2013年以来,蔡华他们的数十张信用卡,每张卡最少兑换一两千万的积分,最多的一张卡兑换了8000多万积分,总共兑换的沃尔玛购物卡,价值达数百万元。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