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报道称,安土重迁的文化习性一直深深积淀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血脉中,这不仅间接导致房子成为中国市场最为重要的商品,也让人们每每听闻关于房市的风吹草动,就陷入“买不买”的纠结中。 2015年,房子到底是买还是不买?
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哈继铭表示,买房子这个事情,最终还是地区、地区、再地区,如果是有充分就业机会,较大的城市毫无疑问是具有抗跌性的。另一些规模比较小、就业机会不充裕的地区,尤其是之前房地产有了过渡扩张的城市,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鬼城,越来越多的房子没有人愿意去购买,造成下跌。
财经作家吴晓波表示,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层面来说,未来发展是制造业和城镇化双轮驱动,但这两者现在都有一些问题,制造业一定要转型,城镇化也需要改革。如果转型和改革到位,中国经济就没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中国经济就面临一个巨大的泡沫。
吴晓波认为,而当泡沫出现,一个办法是抵抗泡沫,第二个办法就是拥抱泡沫。“比如你购买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泡沫,却能在泡沫破灭之前把它卖掉。”而这也是目前中国投资客所选择的方式。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面,如果说对买房这个行为还存在争议的话,另外一个问题是确定的,那就是中国人的财富在未来十年一定是不安全的。
吴晓波建议普通老百姓用两种应对方法,
一种就是加大对自己的投资,成长进步到可以抵抗风险的程度,比如年轻人可以去创业,不创业的人就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加专业。
另一种是:再少的钱也要学会理财投资。买房是途径之一,房子在未来几年可能不会像过去十年这样疯涨,但还是一个保值性的商品。就区域而言,北上广深的房价抗跌性最强;而二线、三线城市的房子是否具有添置价值,则取决于两个数据:
其一,在过去的五、六年里,这个城市的人口是否处在持续增长的通道里;
其二,这一城市的服务业占及和制造业能力是否在持续的提高中。
人口的聚集能力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能力,是维持一个城市房价的基本条件。
“所以,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满足这些条件,2015年,一定不是一个不能买房的年份。”吴晓波说。
而退休的“大炮”任志强依然火力不减,对于2015年能否买房,他更是说,只要有钱,任何时候买房都是合适的,因为有政府在给你保底。
任志强说,对于老百姓买房子什么时候最合适的问题,这是最傻的问题,都问了十几年了,还在问,只要有钱,什么时候买都行。
克而瑞研究报告分析称,考虑到依然处于高位的库存压力,2015年房价的整体走势应是先降后稳,目前宁波、沈阳等城市去化周期均超过18个月,去化压力巨大,房价还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库存仍将是市场的主旋律,房价有进一步下探的可能。
刘杉:政府买房能救中国房地产吗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用这句歌词来看待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颇为贴切。在经济规律面前,任何的人为力量,最终都无能为力。
1月24日,福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福州市统购商品房和安置房、回购安置协议指导意见(试行)》,该意见称,市民手头有多余商品房或安置房,可以卖给政府。
此举解释为,政府购房直接用来安置无房群众。该政策出台背景是,政府无法按期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同时还要向社会提供急需的安置房,而通过回购市民多余住房,实际起到一箭双雕作用,一方面满足安置住房需要,另一方面可以活跃住房销售,最终达到消化住房库存目的。
有报道说,包括四川在内的多个地区都开始试行这种方法,这种一哄而上的政府回购住房行动,被舆论称之为对新一轮房地产政府救市。
不可否认,这样的集体行动有它的合理性,这也是在住建部政策指导下进行的。按照住建部长的话说,房地产库存高企的三四线城市,再盖新楼进行整体安置已没必要。
正是有了统一的思想认识,回购安置房就成为一个潮流。不过需要提出疑问的是,这样的“救市”政策,真的能救房地产吗?
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2亿平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4亿平米,比上年增长26%。这些待售住宅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相对于当地的购买力,庞大的住房库存消化起来并不容易。如果以每套90平米算,4亿平米大概为440万套住房,而国开行一年提供的货币资金仅能消化 100万套左右。这样看,仅凭政府回购安置房这种手段,显然无法达到去库存目的。
然而,房地产市场的最新变化,也给市场造成错觉,似乎认为房地产周期调整很快就会结束。
不久前,北京土地拍出总价格“新地王”,楼面价继续攀升,再加上各地大声势“救市”,导致市场对今年房地产市场回暖重新抱有希望,更出现下半年房价回升的判断。
这样的判断或许夹杂着更多美好愿望,但现实很残酷,因为这一次的房地产调整,的的确确是长周期调整,而向下拐点还在验证中。由于房地产具有地域性特点,北京市的状况不能反映全国普遍规律,而即便是北京市,人们看到的仍只是新房的供求关系,而忽略了存量房的潜在供应量。如果考虑到人口结构、消费偏好、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的变化,再加上酝酿中的房地产税,北京存量房的入市数量,很可能是意想不到的天文数字。
需要提醒各方注意的是,既不能用现在北京市场走势看待全国房地产趋势,也不能用北京住房的供需现状,判断未来的趋势。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