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连续第二天暴跌,即期汇率贬值一度超250个基点,下跌幅度也达到1.94%,逼近2%的“跌停线”,创汇改以来纪录。
央行吹风人民币面临下行压力
截至昨日收盘,人民币即期汇率最终收于6.2542,创下去年12月5日以来的最低水平。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调,累计下跌137基点。
去年央行规定,自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即人民币现汇在中间价上下2%的区间内波动。但近一年下来,尽管人民币涨涨跌跌,也未有像昨日如此接近“跌停板”。
市场分析人士,美元指数大幅上涨是人民币汇率大跌的主因。上周四,欧洲央行宣布将开启长达18个月的每月600亿欧元的购债计划(QE)。随后三天,美元指数接连突破93、94、95整数大关。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上周对此评价,欧央行QE有助于提振欧元区的经济,将增加外需,有利于中国的出口,欧央行的新一版QE政策加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正常化的趋势,将会进一步推动美元汇率的走强,从而可能会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形成下行压力。潘功胜还称,欧版QE的政策,所提供的大量流动性毫无疑问会产生溢出效应。而美元汇率的走强又会带动资金回流美国,增强全球未来的跨境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
据报道,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上也表示:“中国央行希望货币政策保持稳定,而不追求经济中有过多流动性。”不过,如果将此理解为“央行无意释放更多流动性”便失之偏颇,在全球宽松的大背景下,若要保持本国经济、出口稳定,货币政策必须发挥作用。
有外汇专家认为,对于人民币的短期大跌不必惊恐,人民币的贬值是对长达8年人民币升值的修正。2005年,中国开始施行汇改,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人民币从汇改时的8.2779最高升值至2014年一月份的6.0312,最高升值幅度高达27.14%。
人民币贬值幅度跟不上美元上涨
自去年底,美国退出QE,以及欧洲、日本等国家推出大规模量化宽松,人民币开始贬值,全年累计贬值幅度为2.5%。而人民币的贬值幅度却远远小于美元的升值幅度,截至1月23日,美元指数盘中最高为95.48,已经较年初上涨6.1%。
一位外汇业内人士称,美元指数是今年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机制,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于市场变动的响应是缓慢且滞后的,人民币对美元的下跌幅度显然没有跟上美元上涨的步伐。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目前人民币有效汇率并不均衡,而是被持续高估,这也是中国经济迟迟无法复苏的根本原因。如果人民币通过汇率贬值修正高估,中国经济将轻松回到7.5%以上的增速。
“全年人民币汇率至少贬值5%,而且是保守的应对。”鲁政委认为。根据他的研究,人民币有效汇率是影响中国经济的关键变量,其影响是利率的9倍。从避免有效汇率升值的角度,人民币贬值幅度大致应该与美元升值幅度相当。
此前,鲁政委曾表示,过去几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加人民币的波动率比较低,导致汇率不反映人民币的基本面,下一阶段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提高中间价的弹性,扩大中间价的日间波动幅度。 新京报记者 白金坤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