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政策、令完成的红与黑
陈玉峰 秦夕雅 刘锐 张流常
[在担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之后,令政策才大张旗鼓地给自己搞了一个项目,但却因不具备操作性而流产,沦为笑谈。据参与以及见到该计划的人透露,令政策的计划颇为宏大,投资数十亿元,在山西各大著名景点之间修铁路,从而大大缩短山西各景点间往返的时间]
生活在山西运城的人都知道,这个紧邻黄河区域的地方,人们曾经世代生活在窑洞里。
直到全国很多地方流行红砖大瓦房时,运城人也盖起了这种房子。但窑洞冬暖夏凉的优势,让大家很快又搬了回去。
令家还在运城的时候,便住在窑洞里。
包括令政策在内,令氏兄妹同父同母共5人。他们的父亲令狐野,在很多熟悉他的运城人看来,神秘而且高人一等。
特批窑洞占地
运城市地处山西西南,其下辖的平陆县常乐镇后村,便是令氏家族生活过的地方。
上世纪60年代,令狐野携妻带子从陕西西安的临潼搬到这里居住。起初居住在大队的办公平房里,后来因为令狐野住惯了窑洞,省里下达指令给村里特批了一块地方给他们。
之所以“特批”,是因为令狐野的延安式窑洞需要占地一亩,而运城当地人的窑洞一般占地在7分左右。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见到过令家曾经居住的窑洞,有12个门洞、雕花门窗,内部两侧是贯通的,不出门就能从东侧房间走到西侧房间。
“自他们来到这里,便觉得这一家子不简单。”一位曾经担任后村村干部的当地人告诉本报
所谓“不简单”,是指令狐野曾经担任陕甘宁边区医院医务科的科长。而令狐野住惯了延安式的窑洞,是因为从上世纪30年代末开始,令狐野便在延安工作。
令狐野行医从来不给地主、富农身份的人看病,只给贫下中农看。如此行医,收入自然很少。村里人回忆,他们一双球鞋都要大的穿了小的再穿,生活拮据。
1979年,令家彻底从后村搬离。几年后,后村的老支部书记蒋守立亲自为令家卖掉了这口窑洞,报价3000元,成交价2700元。蒋守立说:“后来,他们又退了50元给买主。”自此,后村人便很少再有令家消息。
蒋守立表示,后村小学要重建时,他去太原找了令政策。
“后来批了10万元钱,盖了学校。”蒋守立对本报记者说,后村小学后来跟镇上小学合并后,学生搬到了镇上,学校旧址就成为了现在的“常乐镇后村村民委员会”。二层办公,一层则设立有村民矛盾调解室、休息室、灶房、餐厅。
在后村小学“建校捐资功德碑”上,本报记者发现,在“伍佰元者”一栏中,“令路线”的名字赫然在列。
兄妹的政商组合
令狐野经历过两次婚姻。与第二任妻子在延安认识结婚后,育有四子一女。
2009年9月30日,《运城日报》头版曾报道了已经90岁的令狐野的消息。内容是,当时的市委书记看望慰问了享受副省长级医疗待遇的离休干部令狐野。
除了被传早逝的令路线,1952年出生的令政策官至副部级。
令政策早年随父学医,曾在常乐镇医院工作。后来,其被调任当时的运城地委和省委机要部门工作。30岁的时候,至山西大学主修汉语言文学专业。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